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來論:從中國食材走向世界中看到了什麼?

伏特
2021年11月24日19:23 |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小字號

近年來,中國的美食借著中外交流的東風走遍世界各地,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攢足了粉絲。更可喜的是,一些中國食材也逐漸走進世界頂級餐桌,從魚子醬到紅葡萄酒,從食用菌到金華火腿,世界各地的廚師們將來自中國的食材奉為佳品。

得益於環境保護的發展成果,我國的食材生長得到很好的滋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近年來各地加大對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修復,退耕還林、植樹造林、整治污水……水更清了、天更藍了、綠化面積更大了,很多對自然條件要求苛刻的生物重新出現數量增加,環境可謂得到質的提升。這為優質食材的種植生產提供了條件。浙江千島湖,長期的保護確保了水質的優良,這裡的魚子醬成為了國際大廚理想的選擇。據悉,當前亞洲乃至全世界各地的廚師很大一部分都採用中國產的魚子醬,而千島湖是其中重要產地。一位外國餐廳的廚師長坦言:“以往人們對中國食材避之唯恐不及,如今中國制造成為了品質的代表。”同樣吸引人們的還有雲南的食用菌,其味道的鮮美滿足了廚師們對味覺的追求,而雲南良好的自然環境則是很多珍稀菌類生長的重要前提。

優質食材的廣泛傳播和被選用表明我國飲食文化對世界飲食的重要影響。我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從南到北、從東到西,不同地區的居民擁有自己獨特的飲食習慣和特色食材,加上民族融合社會遷徙帶來的文化交融,使我國的飲食文化極具內涵。在一次次的國際交流中,國外的廚師們對中國美食產生了濃厚興趣,食材自然受到青睞。一些外國廚師甚至在烹制過程中借鑒中國的烹制方法,採用中國的食材配料,演繹出了精彩絕倫的人間美味。廚師們對食材的選擇,恰恰証明對我國飲食文化的高度認可。

和諧共生的理念深入人心,中國食材更有意蘊。根據季節氣候變化選擇不同的食材,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和諧共生。蒸、炒、炸、烤等烹飪方式針對不同的食材體現出處事的豐富技巧,對烹飪火候的把握體現出中國人對尺度的拿捏。各國廚師對中國食材的採用,對中國烹飪方式的吸收採納,實際上是對中國傳統價值觀的認可,在烹制的過程中更會感悟到我國傳統文化的魅力。“中國的食材講究季節性,不僅能讓人們在品嘗的過程中感受到季節的味道,其實也是順應季節物產變化的明智之舉,不僅有利於自然的循環生長,更有利於人們的身體健康”。這無疑賦予中國食材更加深刻的意蘊。

中國的食材走進世界高端菜譜,是對我國環境質量產品質量的高度認可,但背后更多的是對我國文化的認可,相信隨著中國飲食文化不斷走向世界,中國文化也將為世界作出更大貢獻。

(責編:仝宗莉、付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