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好生態為發展添底氣(現場評論)

賈豐豐
2021年09月22日07:0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秋日的青海湖,微波漣漪,魚鳥雲集。舉目遠望,隻見水天一色,群山起伏,宛如一幅油畫。實施青海湖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綜合治理工程以來,青海湖流域植被、濕地恢復較好,水體持續增大,水位恢復至上世紀60年代初水平。日益改善的自然環境,為青海推動高質量發展構筑起生態空間。

  習近平總書記在青海考察時強調:“保護好青海生態環境,是‘國之大者’。”青海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高寒缺氧,許多地方干旱少雨,生態環境相對脆弱。青海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位置,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才能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相統一。

  增加發展的“含綠量”就是提升發展的“含金量”。經過一段時間努力,如今的青海湖成了熱門景點,環湖地區的農畜產品也走俏市場。值得一提的是,吃上“旅游飯”的牧民們,用上了垃圾分類桶、廢水儲存池、環保用具等,而回收的生產生活垃圾由當地政府統一處理。在保護生態中促進發展、帶動民生,在民生改善基礎上更加注重保護生態,無疑是一條共贏之路。當生態文明理念融入群眾日常生產生活全過程,人們會更加主動地改善發展條件、轉變發展方式,自覺推動綠色發展。

  生態是寶貴資源,應不遺余力呵護。曾經,受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影響,青海湖出現了湖泊萎縮、草地退化、水土流失嚴重和生物多樣性減少等問題。此后,青海有針對性地實施封育、輪牧、人工種草和水環境治理等綜合性生態保護修復措施。經過持久治理,青海湖地區的沙地、裸地、鹽鹼化土地面積減少了,濕地、草原、森林等生態功能有所改善。不久前,青海制定《關於加快把青藏高原打造成為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的行動方案》,全方位推動更有力度、更高水平的生態文明建設。牢牢守住生態紅線,加快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等一體化生態修復,就能換來江河清、山川美,為綠色發展、生態富民奠定基礎。

  生態是寶貴財富,應科學審慎利用。在生態環境相對薄弱地區謀發展,關鍵是要處理好資源開發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在確保生態系統健康的前提下,可以適當、適度地挖掘生態潛力,探索構建綠色產業鏈。比如,油菜花海是門源回族自治縣的一張名片,每年夏天,金燦燦的油菜花綿延數公裡,吸引不少游客前來觀賞。當地借機發展觀光經濟、生態旅游,以旅帶農、以旅助牧,帶動相關產業融合發展,僅去年全年就接待國內游客150多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6億多元。優良的生態產品、優質的生態服務,蘊藏著生態價值。精准利用,科學發展,推動良好生態環境釋放綠色生產力,也將切實增強群眾的幸福指數。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系統推進生態保護,充分利用生態優勢,深入挖掘資源稟賦,我們定能守護好腳下土地、保護好頭頂藍天,繪就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相得益彰的美麗畫卷。

  (作者為本報青海分社記者) 


  《 人民日報 》( 2021年09月22日 07 版)

(責編:楊光宇、仝宗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