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任理軒
2021年05月13日05:4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歷史的畫卷總是在前后相繼中鋪展,時代的華章總是在接續奮斗中書寫。為了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我們黨在不懈探索實踐中確立了“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明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規劃建議》)和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一致指出:“‘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新征程,怎樣開啟新征程?奮進新時代、開啟新征程,必須正確認識和把握這一重大課題。

  深刻認識開啟新征程的戰略意義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順利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有機銜接,是我國發展中十分緊要的一步。從這個大的時代背景出發,才能深刻認識開啟新征程的戰略意義。

  這是接續推進新時代“兩步走”戰略安排的新征程。科學把握我國現代化建設長期性與發展階段性的辯証關系,把短期、中期、長期發展目標銜接協調統一起來,始終做到分階段、有步驟地推進,這是我們黨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條成功經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基本實現現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這一戰略安排分兩步推進,即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是環環相扣、依次遞進的兩個發展階段,能否如期完成前一階段的目標任務,直接關系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的質量和成效。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需要15年時間、制定和實施3個五年規劃。《規劃建議》《規劃綱要》將“十四五”規劃與2035年遠景目標統籌考慮,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這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謀劃未來的遠見卓識和繼往開來的歷史擔當。“十四五”規劃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啟航規劃,“十四五”時期是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具有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戰略意義,必須開好局、起好步。

  這是開啟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大跨越的新征程。我國正處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時期,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二者同步交織、相互激蕩,構成我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歷史坐標和時代背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領導干部要胸懷兩個大局,一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一個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是我們謀劃工作的基本出發點。”這為我們開啟新征程確立了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必須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並非一時一事、一域一國之變,而是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其中,正面因素與負面因素並存,機遇與挑戰同在,具有諸多不確定性。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將在這個階段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的大跨越。我們要胸懷兩個大局,臨危不亂、危中尋機,開拓進取、開辟新局,既利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正面因素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又通過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推動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向發展,努力創造兩個大局良性聯動的局面,為成功實現這一偉大跨越奠定堅實基礎。

  這是堅持和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征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任務”。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重大時代課題,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經過“十三五”時期的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向前邁出了新的一大步。在此基礎上,我們將奮進“十四五”,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規劃建議》《規劃綱要》將“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確定為“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進一步明確了堅持和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目標與戰略舉措。堅持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將煥發更為強大的生機活力。

  准確把握開啟新征程的目標要求

  新征程需要確立新航標,制定新的任務書、路線圖。《規劃綱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規劃建議》精神,集中了全國各族人民的智慧,提出2035年我國將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遠景目標,制定“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即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國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是今后5年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藍圖,也是准確把握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目標要求的基本依據。

  准確把握和持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治理一個國家,推動一個國家實現現代化,並不隻有西方制度模式這一條道,各國完全可以走出自己的道路來。”我們所推進的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於國情的中國特色,是中國式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建設的現代化必須是具有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實際的,並特別強調了5點。這是我國現代化建設必須堅持的方向,要在我國發展的方針政策、戰略戰術、政策舉措、工作部署中得到體現,推動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為之努力。我國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中國這個世界上最大發展中國家實現現代化,意味著比現在所有發達國家人口總和還要多的中國人民將過上現代化生活,將徹底改寫現代化的世界版圖。我國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規劃綱要》將“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作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目的,將“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列入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遠景目標,進一步明確了共同富裕這一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我國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和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遠景目標,體現了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頂層設計,彰顯了“兩個文明”協調發展的科學理念。我國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規劃綱要》提出“十四五”時期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2035年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明確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近期目標和遠景目標。我國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規劃綱要》專篇部署“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開拓合作共贏新局面”,彰顯了我國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大國擔當。准確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特征,切實貫徹《規劃綱要》一系列頂層設計和部署安排,就能准確把握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方向和路徑。

  准確把握和有效應對新征程上的機遇與挑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雖然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機遇和挑戰之大都前所未有,總體上機遇大於挑戰。”《規劃綱要》深刻分析我國發展的國際國內環境,強調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入人心,同時國際環境日趨復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我國繼續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同時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任務仍然艱巨。機遇與挑戰的新發展變化,進一步增加了把握和應對的難度。過去我國發展順勢而上,機遇比較好把握﹔現在要頂風而上,把握機遇的難度就不一樣了。過去國際大環境相對平穩,風險挑戰比較容易看清楚﹔現在世界形勢動蕩復雜,暗礁和潛流增多,對應變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過去我們發展水平低,同別人的互補性多一些﹔現在發展水平提高了,同別人的競爭性多起來了。面對危和機並存、危中有機、危可轉機的新態勢新環境,必須按照《規劃綱要》的要求,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認識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准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善於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

  准確把握和不斷夯實開啟新征程的條件與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經過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的不懈奮斗,我們已經擁有開啟新征程、實現新的更高目標的雄厚物質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面依法治國取得重大進展,全面從嚴治黨取得重大成果,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快推進,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勢進一步彰顯,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躍上新的大台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偉大歷史性成就。目前,我國已進入新發展階段,擁有顯著的制度優勢、雄厚的物質基礎、豐富的人力資源、完整的產業體系、強大的科技實力、廣闊的市場空間、強勁的發展韌性,具備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有利條件和堅實基礎。深入領會和把握“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方針和主要目標,全面貫徹和落實關於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不斷夯實和用好開啟新征程的條件與基礎,進一步發揮我國獨特的政治優勢、制度優勢、發展優勢和機遇優勢,就能在新征程上奮力譜寫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新篇章。

  萬眾一心、乘勢而上開啟新征程

  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新時代是奮斗出來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場接力跑,我們要一棒接著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為下一代人跑出一個好成績。”經過“十三五”時期攻堅克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即將如期實現。我們要堅持實事求是、穩中求進、協同推進,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堅定信心、乘勢而上,萬眾一心、攻堅克難,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我們這一代人的應有貢獻。

  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面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能不能駕馭好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能不能保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從根本上講取決於黨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領導核心作用發揮得好不好。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砥礪前行、開拓創新,奮發有為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進一步彰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實現“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堅持和完善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提高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能力和水平,把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落實到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各方面,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辦好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戰勝各種風險挑戰,推動“中國號”巨輪劈波斬浪、行穩致遠。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是我們黨執政的最深厚基礎和最大底氣。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這既是我們黨領導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新發展理念的‘根’和‘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關系全局的歷史性變化,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呈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特點。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扭住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新特征新要求,聚焦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向往新期待,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各領域,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切實轉變發展方式,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腳踏實地,久久為功,向著這個目標不懈努力。聚焦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虛心向人民請教,從人民群眾創造的新經驗新做法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用心用情用力解民憂、紓民怨、暖民心,促進社會公平,增進民生福祉,努力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加強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要同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緊密結合起來,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中華民族之所以能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最根本的是因為黨領導人民建立和完善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形成和發展了黨的領導和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軍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不斷加強和完善國家治理。《規劃綱要》強調,推動“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加強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並圍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作出一系列制度安排、確立一系列體制機制改革方案。新征程上,我們要堅定制度自信、保持戰略定力,圍繞《規劃綱要》確定的方向、目標和路徑,進一步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使我國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多方面的顯著優勢更加充分地發揮出來,為如期實現“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和2035年遠景目標、進而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奠定堅實制度基礎、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大力弘揚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世界,經濟社會發展越來越依賴於理論、制度、科技、文化等領域的創新,國際競爭新優勢也越來越體現在創新能力上。”一個14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實現現代化,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偉大變革,必須始終堅持和弘揚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規劃綱要》將改革創新作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強調“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規劃綱要》關於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一系列決策部署,始終貫穿改革創新精神,必須創造性地抓好落實。面對高質量發展的艱巨任務,面對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狂風暴雨、驚濤駭浪,改革創新不可能輕輕鬆鬆、順風順水,必然要經歷艱苦的磨煉和斗爭。我們要堅持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發揚斗爭精神、提高斗爭本領,以識變之智、應變之方、求變之勇,不懼“回頭浪”、勇開“頂風船”,保持“亂雲飛渡仍從容”的戰略定力,展現“不到長城非好漢”的進取精神,以開拓創新的精神狀態、風雨無阻的闖勁干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


  《 人民日報 》( 2021年05月13日 13 版)

(責編:胡永秋、牛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