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人民網評

人民網評:青少年模式能否有效, 平台態度最關鍵

田宇
2021年03月23日18:23 |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小字號

青少年沉迷網絡,一直是個讓家庭頭疼、讓社會揪心的話題。對此,有關部門要求網絡游戲、視頻、直播等平台推出青少年模式,希望可以通過限制使用時段、在線時長、服務功能等方式,對未成年人的上網行為進行規范和引導。

對症下藥,既要看“藥效”,也要看“療效”。現實中卻發現,一些平台的青少年模式形同虛設、漏洞百出,實名認証系統大打折扣。比如,縱然設置了密碼,但在網上幾塊錢就能用工具軟件破解﹔即使限制了時長,隻要卸載重新下載安裝就可繼續玩﹔就算要求了實名,隨便一個身份証號碼足以順利避開監管……有網友直言,如此防沉迷,簡直“防了個寂寞”“像紙糊的一樣”。

是充分的守護,還是十足的擺設?事實有目共睹。不少平台之所以對青少年模式敷衍了事、毫無誠意,一些游戲的防沉迷系統之所以有名無實、大門虛掩,繞來繞去無非還是一個“利”字。刷視頻點擊、玩游戲充值、看直播打賞……對平台企業而言,青少年群體從一開始就是龐大的網民群體,也是著力吸引的目標用戶。開啟實名認証、識別青少年身份等做法,客觀上與企業逐利的天性產生了沖突,也就隻好做做樣子、擺擺姿態,希冀對社會有所交代。

如此看來,青少年模式“失靈”的背后,凸顯出平台的失位、失責、失守。按理說,企業在滿足需求的同時賺取利潤的行為並無過錯,但問題就在於,青少年群體本質上構成了一個特殊的市場,不僅要尊重經濟規律,也要遵循成長規律。倘若平台賺的錢,是拿孩子的過度沉迷、盲目消費、畸形心理換來的,豈不是殺雞取卵、竭澤而漁?無論如何,透支青少年的未來,壓榨成長的空間和價值,都不應是平台企業的生財之道。

讓青少年模式回歸初衷,不是能不能的問題,而是願不願的問題。不管是實名認証還是人臉識別,無論是控制時長還是內容優化,這些構成青少年模式的底層要素,難度不在於技術,而在於態度。平台企業要有這樣的認識:青少年模式不是阻礙發展的“洪水猛獸”,而是有助於長遠發展、良性發展的“護城河”。

當然也必須看到,青少年模式並非萬能,對互聯網“嚴防死守”“圍追堵截”,也不是防范沉迷的治本之策。堵不如疏的道理,放在青少年沉迷網絡的語境下同樣管用。對家長來說,能否多一些興趣引導?對學校來說,能否多一些觀念指導?對孩子來說,能否多一些“網外時空”?把所有的問號拉直,才能讓沉迷的身影挺直。

“網絡產品和服務提供者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誘導其沉迷的產品和服務”“網絡游戲、網絡直播、網絡音視頻、網絡社交等網絡服務提供者應當針對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務設置相應的時間管理、權限管理、消費管理等功能”……6月1日,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即將實施,其中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單設一章。如此說來,對平台企業而言,“守土有責”正在從一種責任變為一種義務。不能再打擦邊球了!讓防沉迷真正防到位,才是平台企業應有的作為。

(責編:尹深、付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