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擴大就業容量,提升就業質量

徐曉明
2021年01月22日05:2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2020年是新中國歷史上極不尋常的一年,世紀疫情和百年變局交織,嚴峻挑戰和重大困難並存。面對這樣的形勢,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就業工作,把就業擺在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的首位,實施就業優先的政策,多措並舉促就業、拓崗位,推動就業形勢持續改善。2020年,我國城鎮新增就業1186萬人,明顯高於預期目標。

  今年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十四五”開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開啟,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意義重大。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就業總量壓力依然存在,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新的影響因素不斷增加。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變化和外部環境存在諸多不確定性,我國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促進就業面臨不少新挑戰。我們要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堅持經濟發展就業導向,擴大就業容量,提升就業質量,促進充分就業,讓這一民生之本扎得更深、立得更穩。

  更加注重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就業領域存在結構性矛盾,根源在於勞動力市場的需求和供給錯配,人才培養結構不能很好適應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甚至一定程度上落后於產業結構升級。盡管我國技能勞動者已超過2億人,高技能人才超過5000萬人,但在就業人口總量中的比例還不高。因此,要加快培養大批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持續開展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健全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多管齊下化解結構性就業矛盾。

  有序引導與支持新就業形態。2020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疫情突如其來,‘新就業形態’也是突如其來。對此,我們要順勢而為,讓其順其自然、脫穎而出。”隨著經濟逐步恢復,就業需求在擴大,靈活就業在增加。共享經濟、直播帶貨、網絡零售等增加了新型就業,消費需求變化帶動新職業快速涌現,各地也在積極培育適應新就業形態的政策環境。但是新就業形態在催生新崗位的同時,也會帶來新問題。不斷完善制度環境,保護各方合法權益,方能實現新就業形態快速良性發展。

  充分釋放“人才紅利”潛力。我國有9億勞動年齡人口,兼具人口紅利和人才紅利。隨著我國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挖掘人才紅利是關鍵。2019年,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10.7年,但我國人才資源地區分布差異顯著,中小城市人才支撐不足。應對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培育我國經濟發展新優勢,都需要加速人力資本積累,主動塑造人才紅利。為此,我們要繼續圍繞提高勞動就業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完善義務教育制度,加大職業教育投入。

  加大重點群體的就業支持力度。統籌做好農民工轉移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新增勞動力就業、去產能企業職工再就業等工作,統籌解決好周期性失業、結構性失業和摩擦性失業問題,加大創業補貼、擔保貸款、稅收優惠等支持力度。同時,完善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多渠道靈活就業的保障制度,擴大公益性崗位安置,強化對靈活就業人員就業服務、勞動權益和基本生活保障,幫扶殘疾人、零就業家庭成員等上崗就業。

  就業關系千家萬戶的福祉。擴大就業容量,提升就業質量,就能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澎湃動能,更能讓有志向的人有事業,讓有本事的人有舞台。

  (作者為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科研部調研員)


  《 人民日報 》( 2021年01月22日 07 版)

(責編:岳弘彬、董曉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