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報:“有義務嗎”是缺乏規則意識的自私之問

羅志華

2020年10月21日08:35  來源:北京青年報
 

近日發生在某次高鐵上的一幕,讓眾多網友怒了。據網友爆料,一名女乘客的座位在靠窗的位置,一名男子的行李和餐桌擋住了女乘客的去路,女乘客要求他讓行時,男子斷然拒絕。該男子理直氣壯地稱,“你怎麼過是你的事情,不要問我。”他還毫不客氣地回懟女子,“你難道智商有問題嗎?我有為你服務的義務嗎?”

這起事件雖屬極端個案,但該男子的奇葩心理卻帶有一定的普遍性。或許在他看來,別人的一切事與他無關,他悠然自得地玩手機,所有打斷他的行為,不管是否正當,也不管出於何種理由,對他都是一種冒犯,他讓了,就是作出犧牲,他不作出犧牲,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他十分在乎自己的感受,卻不能理解別人的感受。在生活當中,像他這樣的人不算太少,隻不過表現的程度不同而已。

這名男子很難認識到,規則是維護社會秩序的基礎,在高鐵等擁擠的公共場所,人與人之間理想的互動方式,是相互禮讓和幫助,能搭把手時決不含糊,搭不上手時也不添亂,才是正常的相處之道。可別以為禮讓與幫助是一種付出,懂得維護自身心理健康的人,不難理解“與人方便、與己方便”所蘊含的深刻道理,互敬互諒所營造的和諧氣氛,會讓人保持心情愉悅,自己也從禮讓他人的過程中收獲頗多。

但這是一種較高的境界,若想人人都能如此也不太現實。然而,互動的文明程度即使難以達到這樣的水平,但底線不能失守,這個底線是,規則對於每個人提出的最低要求。在這起事件當中,這名男子即使做不到對他人笑臉相迎和主動謙讓,但至少不能無視他人的路權,讓他人無法坐到自己的座位上。隻要這個底線不失守,倒可相安無事,也就不便苛求他什麼。

問題在於,在公共場所裡,少數人完全分不清權利與義務的邊界。這或許是因為,自私可以讓人失去基本的判斷力,這樣的人眼中隻有自己、沒有他人,把個人權利看得很大,卻看不到他人的權利,隻為自己方便,卻不管他人是否方便,其結果是,履行自身義務被其當作是一種付出,侵害他人權利被當成是維護自身權利。高鐵上霸座也好,堵著不讓他人坐自己的位置也罷,這樣明顯無理的事,當事人之所以認為有理,主要就在於,自私能夠蒙蔽人的眼睛。

這也就不難理解,這名男子做出在他人看來十分奇葩之事后,為何還如此“理直氣壯”了。

對於禮讓他人的人,社會要褒獎,對於遵守規則底線的人,也應該給予尊重,但對突破底線的人,則應該在規則之內尋找回擊手段,唯如此,方能幫其樹立規則意識。

對於高鐵上這名男子的自私之問,周圍乘客和列車乘務人員應向他闡明權利與義務的邊界。當他不聽勸阻時,包括乘警依法訓誡、列入黑名單甚至依法採取強制措施等應對辦法,也應根據具體情況加以運用,以維護公共場所的基本行事規則。

(責編:郝晨錄、董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