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新語:科研創新,要學會“提出問題”

周忠和
2020年10月13日05:4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一定程度上,一部科學發展史,就是人類在好奇心驅使下不斷向前探索的歷史

  

  在前不久召開的科學家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頻頻提到“好奇心”,強調“科學研究特別是基礎研究的出發點往往是科學家探究自然奧秘的好奇心。”這是非常深刻的洞察。

  近些年,在科普工作中,我常與青少年朋友交流。他們會提出一些天馬行空的想法,或許還不成熟,但我覺得很珍貴。在他們身上,我感受到了做科研的重要品質——好奇心。

  好奇心代表著人的求知欲。沒有好奇心,我們就提不出問題﹔沒問題,我們就很難去深究,社會就很難進步。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也許隻需要數學或實驗的一個技巧,而提出新的問題,卻需要創造性的想象力,這才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

  回顧科學發展歷程,許多重大的原創理論或發現,都源於不經意間的好奇心。伽利略思考吊燈為什麼左右搖晃,提出了單擺等時定律﹔據說魏格納看世界地圖時,萌生了大陸漂移說的想法……一定程度上,一部科學發展史,就是人類在好奇心驅使下不斷向前探索的歷史。

  孩子們的好奇心往往很強烈,遺憾的是,長大以后,好奇心就會減弱。比如,刨根問底、打破砂鍋問到底等詞匯,多數時候是形容小孩,而不是成年人的。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變化?這值得我們深思。

  好奇心會受到文化和許多現實因素的制約。在一些傳統觀念裡,好奇心、探索欲、創造力,並不總是被鼓勵的,因為它們可能會被認為和不安分、破壞性等緊密相連。人們保持好奇心,勇於提出問題,需要開放、包容的環境。

  另外,從某種程度上說,我們的科研評價體系有功利性因素,科學管理也過於行政化。現實中,一些科研人員被名利誘惑,忘掉了做科研的初心,甚至弄虛作假、走上歪路。

  從事科學事業,我們需要保持純淨的心態,不要過於功利。不妨時時擦亮求知的雙眼,像孩子那樣去感知新鮮的世界,永葆創新的沖勁。我們的社會也應當保持良好的氛圍,呵護大家的好奇心。

  孩子們的好奇心更需要呵護。由好奇心引發的對科學的興趣,像小樹苗一樣珍貴而脆弱。這就需要營造鼓勵獨立思考、敢於質疑的土壤和環境。如果一個孩子某個異想天開的想法,因為被批評而壓制,甚至遭到嘲笑,好奇心就可能就會一點點消退,甚至完全消失。

  我國要建成世界科技強國,需要不斷涌現有影響力的基礎原創成果。呵護我們的好奇心,就是為未來打好根基。

  (作者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理事長)


  《 人民日報 》( 2020年10月13日 12 版)

(責編:胡永秋、尹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