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人民日報新知新覺:為人民群眾提供更豐富的精神食糧

張耀元
2020年10月13日05:4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民對於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長,對文化產品的質量、品位、風格等提出了更高要求。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更豐富的精神食糧,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加快推動新時代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加強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做到文化發展服務人民、依靠人民,文化成果由人民共享。

  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這個根本方向。70多年前,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指出:“為什麼人的問題,是一個根本的問題,原則的問題”“這個根本問題不解決,其他許多問題也就不易解決”。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強調:“社會主義文藝,從本質上講,就是人民的文藝。文藝要反映好人民心聲,就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這個根本方向。”新時代,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充分滿足人民的多樣化文化需求。一方面,完善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和傳播的引導激勵機制,推出更多群眾喜愛的文化精品。另一方面,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推動各類文化市場主體發展壯大,培育新型文化業態和文化消費模式,以高質量文化供給增強人們的獲得感、幸福感。

  堅持緊緊依靠人民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隻有深深扎根人民、緊緊依靠人民,才能枝繁葉茂。新時代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要充分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群眾首創精神,充分調動人民積極性。緊緊依靠人民,要求我們深刻認識人民群眾是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主體力量,堅持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把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昌盛的落腳點。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群眾性文化活動,特別是群眾樂於參與、便於參與的文化活動,激發群眾的文化創造活力。在人民面前,我們永遠是小學生。廣大文化工作者要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真心實意到人民群眾中去,自覺拜人民為師,不斷從人民群眾中吸收營養和力量。

  堅持文化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文化發展成果惠及人民、由人民共享,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推動公共文化服務標准化、均等化,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重心下移、共建共享,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覆蓋面和適用性。”為此,要完善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優化城鄉文化資源配置,推動基層文化惠民工程擴大覆蓋面、增強實效性,健全支持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機制。堅持因地制宜,推動社會文化資源向基層集聚、投入向基層傾斜、服務向基層拓展、活動向基層延伸、產品向基層流通,加大財政對公益性文化事業的投入力度,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以各種方式積極參與公益性文化建設,推動城鄉基層文化實現更大發展,使基層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滿足。積極開展文化幫教工作,大力發展農村及貧困地區文化教育事業,依托特色文化資源、特色文化陣地、特色文藝作品,不斷滿足人民群眾休閑、求知、審美等方面需求。

  (作者單位:山西大同大學)


  《 人民日報 》( 2020年10月13日 09 版)

(責編:楊光宇、尹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