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報:如何管住“亂吃藥”

秋實

2020年09月23日08:32  來源:北京青年報
 

路過藥店就進去買藥、家裡到處都是藥、身體不舒服了自行服藥……北京豐台區張女士的這些用藥問題一直困擾著她的女兒,說也不聽,勸也不聽勸,讓女兒很頭疼。老年人亂吃藥所造成的后果不容忽視——現在社會上出現了一種“錢多亂吃藥”的怪現象,讓不少年輕人為父母的健康憂心忡忡。(9月22日《北京青年報》)

不少子女都有相同的感受:回家看望老人,看到的不再是老人養的花、種的草、腌的菜、釀的酒,而是滿桌的藥品或保健品。打開櫃子、掀開床板,或許還能發現整箱的保健品堆放在那裡。老人扎堆嘮嗑、打電話聊微信,除了談兒女和孫輩,還有藥品和保健品。很多人感嘆,咱家老人的性情與愛好,怎麼就發生如此大的轉變了呢?

管住老年人“亂吃藥”,首先要認識到這是一個心理問題。老年人普遍固執,與身體機能退化和心理改變有關,這屬於心理學研究范疇。比如,很多老年人擔心別人說他老了,不中用,於是不管是否正確,都堅持自己的觀點,以此証實自己有主見,還沒有成為累贅。既然如此,子女在面對老年人固執己見亂吃藥時,就得遵循心理學規律,防止直接沖突導致逆反心理,讓老人獲得更多尊重與認同,多用陪伴來取得諒解、化解心結,老人或許就沒必要通過固執來維護尊嚴和體現價值了。

管住老年人“亂吃藥”,也是一個社會問題。保健品坑老由來已久,子女對保健品的警惕性都很高,但容易忽視的是,與保健品相比,藥品營銷對老年人的危害有過之而無不及。免費測血壓,既可能是做好事,也可能是借機推銷藥品。穿白大褂進社區搞活動的人,既可能是醫生,也可能是藥品推銷員。老年人想健康長壽、恐癌、擔心拖累子女等想法,恰恰容易被人利用,為了讓老年人多吃藥,社會上布滿了各種陷阱。

因此,管住老年人“亂吃藥”,社會需要形成合力。子女要多關心老人的心理需求,讓他們不難獲得榮譽感、滿足感。監管部門在嚴查保健品虛假宣傳時,對於藥品過度營銷同樣不能忽視。針對老年人的志願者服務也需挖掘潛力,與陪護等志願服務相比,為老年人舉辦健康科普宣傳活動,以及深入營銷現場搜集証據等做法,對老年人的幫助也許更大。

(責編:郝晨錄、朱一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