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十三五”輝煌成就·經濟社會

人民日報人民要論:“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成就與經驗啟示

中共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
2020年09月22日06:0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十三五”時期,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銳意進取、攻堅克難,同舟共濟、砥礪前行,“十三五”規劃各項目標任務即將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

  經濟社會發展成就顯著

  總的來看,“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全方位、開創性歷史成就,發生了深層次、根本性歷史變革,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奠定了堅實基礎。

  經濟實力大幅躍升。經濟總量持續增長,2019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99.1萬億元、佔全球經濟比重達16%,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0%左右,預計“十三五”期末國內生產總值將超過100萬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萬美元,標志著我國向高收入國家水平又邁出堅實一步。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0733元、比2015年增長39.9%,1.4億家庭年收入達到10萬—50萬元,中等收入群體規模持續擴大。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外匯儲備保持在3萬億美元以上。

  經濟結構持續優化。創新型國家建設成果豐碩,研發經費投入總量居世界第二,全員勞動生產率和科技進步貢獻率穩步提高,通過《專利合作條約》(PCT)提交國際專利申請量躍居世界第一,載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級計算、量子通信等領域取得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強大國內市場加快形成,2019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41.2萬億元,已成為世界第一大市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保持在60%左右。重點領域有效投資合理擴大,現代基礎設施網絡持續完善。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糧食產量連續多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制造業增加值多年位居世界首位,2019年規模以上高技術產業增加值佔比為14.4%,服務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53.9%、比2015年提高3.4個百分點,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等新興服務業近4年年均增速高達19.4%,成為助推服務業持續增長的新動能。

  三大攻堅戰成效顯著。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2016—2019年超過5000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全國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純收入由2015年的3416元增加到2019年的9808元、年均增幅30.2%,到2020年末,現行標准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的目標任務可以如期實現,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將歷史性得到解決。生態文明建設力度之大前所未有,重大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深入推進,2019年單位GDP能耗比2015年下降13.2%,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82%,地表水質量達到或好於Ⅲ類水體比例達74.9%,污染防治階段性目標順利實現,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取得積極成效,金融亂象得到有效遏制,影子銀行規模大幅縮減,房地產調控長效機制建立健全,金融等領域風險隱患得到有效控制。

  城鄉區域發展協調性增強。鄉村振興戰略加快實施,農村生產生活條件顯著改善,鄉村旅游、休閑農業等新業態不斷涌現,農村人居環境大幅改善。新型城鎮化質量穩步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人口集聚能力逐步提升,都市圈建設有序推進,特大鎮設市取得突破,2019年末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升至60.6%、比2015年提高4.5個百分點,1億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目標取得決定性進展。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深入實施,支持西部大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發展的政策體系更加完善,老少邊貧等特殊類型地區加快振興發展。重大區域發展戰略高質量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邁出堅實步伐,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改和生態環境污染治理成效顯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規劃政策體系不斷完善,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進程加快,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扎實起步。

  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改革呈現全面發力、多點突破、蹄疾步穩、縱深推進的局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完善,主要領域基礎性制度體系基本形成,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取得重大成效,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放管服”改革向縱深推進,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全球排名大幅提升。產權保護制度體系加快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持續深化,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明顯提升、政府作用得到更好發揮,價格市場化程度超過97%。國資國企改革政策體系基本形成,財稅金融體制改革不斷深化,減稅降費和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等政策效應明顯,經濟社會發展動力活力進一步增強。

  開放型經濟新格局加快構建。共建“一帶一路”不斷走深走實,成功舉辦兩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累計與138個國家和30個國際組織簽署200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雅萬高鐵、中老鐵路、瓜達爾港等重大項目取得積極進展,到2020年8月底中歐班列累計開行近2.9萬列。外貿發展穩中提質,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019年達31.54萬億元、位居世界第一,集成電路等高附加值產品及知識密集型服務出口保持快速增長。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加快構建,設立21個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南成為內地第一個自由貿易港。“引進來”和“走出去”水平持續提升,2019年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規模達1381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非金融類境外直接投資1106億美元,中國裝備、技術、標准和服務穩步“走出去”。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居民生活質量顯著提升,2019年全國居民恩格爾系數降至28.2%、比2015年下降2.4個百分點,家電全面普及,每百戶家用汽車擁有量達35.3輛。初步構建起覆蓋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穩步提高。2016—2019年城鎮新增就業累計達5378萬人,勞動參與率和就業率在主要經濟體中始終處於較高水平。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加快構建,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參保人數持續增加,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加快推進,2016—2019年全國棚戶區改造開工累計2157萬套,2019年城鎮居民、農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分別達到39.8和48.9平方米。教育現代化取得積極進展,2019年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4.8%,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超過50%,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為10.7年。文化公共服務體系惠及全民,2019年廣播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超過99%。健康中國建設扎實推進,人民健康和醫療衛生水平不斷提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居民平均預期壽命2019年達77.3歲,比世界平均預期壽命高近5歲。

  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規律性認識進一步深化

  “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的取得,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的結果,是廣大人民群眾團結奮進、開拓進取的結果。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深化了對做好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規律性認識。

  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戰勝一切困難和風險挑戰的“定海神針”。“十三五”時期,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保持戰略定力、採取正確策略,堅定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沿著正確方向前進,確保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今后,必須堅持和加強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把黨的領導切實體現到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

  堅持以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為在新時代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學指引。“十三五”時期,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觀大勢、謀全局、干實事,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進入新發展階段,必須更加自覺地以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堅持敢於斗爭、善於斗爭,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人民是推動發展的根本力量,增進民生福祉是我國發展的根本目的。“十三五”時期,為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我們堅持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特別是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中,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進入新發展階段,必須堅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也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方法論。“十三五”時期,圍繞適應把握經濟發展的新情況新變化,我們一方面堅持以穩為主,創新完善宏觀調控思路和方式,確保經濟運行穩定在合理區間﹔另一方面在關鍵領域著力求進,努力解決制約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促進結構優化和動能轉換。進入新發展階段,要繼續堅持穩字當頭,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同時要積極進取,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結果導向,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行穩致遠。

  堅持貫徹新發展理念。理念是行動的先導,一定的發展實踐都是由一定的發展理念來引領的。“十三五”時期,面對新時代新任務新要求,我們堅持把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各環節,把注意力集中到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上,發展難題進一步破解,發展優勢進一步植厚。進入新發展階段,必須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決不能再回到簡單以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論英雄的老路上去,決不能再回到以破壞環境為代價搞所謂發展的做法上去,更不能再回到粗放式發展的模式上去。

  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我國經濟運行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給側結構性的,必須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動搖。“十三五”時期,為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個性化、多樣化、不斷升級的需求,我們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積極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不斷提升供給結構對需求結構的適應性。進入新發展階段,必須堅持“鞏固、增強、提升、暢通”方針,以新供給引領、創造和拓展新需求,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培育新動力、打造新引擎。

  堅持深化改革開放。改革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也是推動我國發展的根本動力。“十三五”時期,我們圍繞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關系,堅持全面深化改革﹔著眼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積極推進高水平開放,經濟發展的內需潛力、市場活力和內生動力持續釋放。進入新發展階段,必須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善於用改革的辦法解決發展中的問題,堅定擴大對外開放,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堅持推動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是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十三五”時期,適應我國經濟發展階段的變化,我們著力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全力補短板、強弱項,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發展質量穩步提升。進入新發展階段,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 人民日報 》( 2020年09月22日 09 版)

(責編:楊光宇、岳弘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