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四個面向”為科技創新指明方向

沈慎

2020年09月12日18:55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習近平總書記9月11日主持召開科學家座談會,把脈我國發展面臨的內外環境,著眼“十四五”時期加快科技創新的迫切要求,以“四個面向”指明科技創新方向,希望廣大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肩負起歷史責任。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科技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離不開科技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和艱苦努力。四通八達的高鐵、橫跨大洋的港珠澳大橋、蓄勢騰飛的北京大興機場……一個個奇跡般的工程,托舉起大國創新的高地﹔天眼探空、神舟飛天、墨子傳信、北斗組網、超算發威……一個個領先世界的科技突破,見証從“追趕”到“並跑”甚至“領跑”的轉變。在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廣大科技工作者在治療、疫苗研發、防控等多個重要領域開展科研攻關。科技創新為我國發展注入強勁動力,為人民健康保駕護航,科技工作者功不可沒。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科學技術解決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強創新這個第一動力。從國內來看,無論是推動高質量發展、提高人民生活品質,還是構建新發展格局、順利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都迫切需要強大的科技支撐。從國際形勢來看,單邊主義、保護主義上升,圍繞科技領域的競爭日趨激烈,世界主要國家都在尋找科技創新的突破口,搶佔未來經濟科技發展的先機。在這樣的背景下謀劃科技創新、推進科技創新,廣大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尤須增強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肩負起歷史賦予的科技創新重任。

科技的廣度和深度,決定著創新發展的高度和厚度。向科技廣度和深度進軍,最關鍵是要聚焦原始創新能力,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近年來,美國針對我國高科技企業持續打壓,凸顯了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痛點和原始創新能力不足的短板。隻有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競爭和發展的主動權,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其他安全。然而突破不可能一蹴而就,離不開未雨綢繆的戰略部署,離不開持之以恆的基礎研究,更離不開久久為功的埋頭攻關。

向科技廣度和深度進軍,需要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從李四光、錢學森、錢三強、鄧稼先等一大批老一輩科學家,到陳景潤、黃大年、南仁東等一大批新中國成立后成長起來的杰出科學家,廣大科技工作者在祖國大地上樹立起一座座科技創新的豐碑,也鑄就了獨特的精神氣質。新形勢下弘揚科學家精神,就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自己的科學追求融入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偉大事業中去。既要樹立敢於創造的雄心壯志,敢於提出新理論、開辟新領域、探索新路徑,又要多出高水平的原創成果,為不斷豐富和發展科學體系作出貢獻,讓科技創新成果源源不斷涌現出來。

“中流擊水,奮楫者進。”前不久,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顯示,中國排名在近幾年迅速攀升,今年保持在第14名,是前30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經濟體。以更加有力的行動承擔起歷史責任,以堅韌不拔的意志勇攀科學高峰,廣大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定能不辱使命、不負重托,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必將越走越寬。

(責編:仝宗莉、尹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