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報:中歐合作為世界穩定發展注入新動能

王輝耀

2020年06月28日08:04  來源:北京青年報
 

日前,第二十二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順利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以視頻方式會見了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此次會晤體現了中歐之間相互支持,通過合作促進開放型世界經濟發展,維護多邊主義和推動全球治理創新的共同意願。

今年是中國與歐盟建交第45年。在45年的交往與合作中,中歐雙方為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中歐之間緊密的經貿聯系是開展戰略合作的壓艙石。2019年中歐雙邊貿易額為4.86萬億元人民幣,增速達8%,中國在歐盟直接投資設立的企業超過3200家,雇佣外方員工近26萬人,覆蓋了歐盟所有成員國。

中國也是歐盟投資的主要目的國之一。中國歐盟商會近期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盡管受到疫情影響,歐盟企業在華開展業務面臨巨大挑戰,但僅有11%接受調查的企業表示,計劃將當前或未來的投資轉移到其他市場。隨著中國市場進一步開放,中歐經貿合作將迎來更大的機遇。

中歐之間盡管存在一些分歧,但雙方不存在根本利害沖突,雙方的共識遠大於分歧。這為下一步雙方的合作升級奠定了基調。在新冠疫情暴發后的特殊時期,中歐雙方面對空前高漲的逆全球化潮流,依然選擇了合作的道路,共同支持世界衛生組織工作,為在抗擊疫情中處於弱勢的發展中國家提供支持和援助。在為人民謀取更多福利這一共同目標指引下,中歐合作將會更加默契,成為驅散疫情霧霾的一道光亮。

疫情期間,中歐之間的互幫互助還體現了雙方從政府到民間的多層次合作意願。中歐合作沒有因為語言和文化的差異而被阻礙,而是在交流和溝通中更上層樓。近期,德國總理默克爾多次公開表示,對歐盟來說,保持與中國的合作具有戰略利益,德國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后,將把發展歐中戰略伙伴關系作為首要任務。

目前,抗疫常態化已成為世界各國不得不面對的現實,中國和歐盟各國也不例外。在全球化時代,沒有一個國家可以獨自迎接挑戰,中歐合作將為世界穩定發展注入更多動能。

中國和歐洲各國在探索更精准的疫情防控方式、遏制疫情繼續擴散的基礎上,應合作推動經濟盡快復蘇,穩定就業率,避免疫情給人民生活造成更大損失。中歐雙方可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共同維護中歐和全球價值鏈穩定。中歐在全球價值鏈中處於不同的環節,歐盟具有技術優勢,中國有顯著的市場優勢,如中國在2016年成為德國汽車品牌梅賽德斯-奔馳和寶馬的全球最大市場。通過進一步協調各自宏觀經濟政策,中歐之間的經貿合作將更加密切,以帶動、促進全球價值鏈恢復正常運行。

應盡快促進中歐投資協定達成,進一步推動中歐貿易自由化。此次中歐領導人會晤中,雙方重申了在2020年達成中歐投資協定的目標。中歐投資協定如果如期達成,意味著中歐合作在標准和規則層面實現高度對接,確保雙方在公平互惠基礎上實現對彼此的市場開放,極大地鼓勵雙向投資發展。

與此同時,中歐自貿協定談判也應加快議程。疫情暴發前,歐盟已連續16年成為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中歐貿易總量超過世界貿易總量的三分之一。如果中歐之間的貿易自由化程度進一步提升,將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一劑強心針。

中歐應加強“一帶一路”合作,推動“一帶一路”倡議發揮對世界經濟的促進作用。疫情之下,中歐班列仍然保持穩定運行,成為連接亞歐大陸沿線各國的重要運輸紐帶,成為中歐互助合作的重要承載。截至今年5月,中歐班列累計開行1033列,首次突破1000列,發送貨物9.3萬標箱,單月開行列數和發送量均創歷史新高。“一帶一路”倡議在危機中仍能保持巨大活力,為全球經濟發展提供支持,彰顯了提升亞歐大陸互聯互通的重要價值。

在推動綠色發展、應對氣候變化等領域,中歐雙方存在著巨大的合作空間。在聯合國成立75周年之際,特別是人類面臨疫情這一重大全球性危機之時,聯合國提出的可持續發展目標更顯其意義重大。在日前舉行的紀念聯合國憲章簽署75周年線上研討會中,與會專家表示中歐合作對維護多邊合作至關重要。作為多邊主義合作的支持者與推動者,中歐可從經貿合作標准、碳交易市場、清潔能源技術創新和海洋污染治理等方面加強合作,進一步推動人類不斷邁向可持續發展目標。

在不斷變化的國際形勢中,中歐合作可能遇到更多困難和挑戰,但合作將一直是中歐關系的主旋律。中歐雙方將不斷加強理解與互信,共同應對當下和未來可能出現的危機,為本國人民創造更多福祉,為全球化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責編:董曉偉、仝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