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1+1

8個孩子溺亡太痛心,該反思什麼?

蔣萌

2020年06月22日14:31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8個孩子溺亡太痛心,該反思什麼?

背景:重慶市潼南區米心鎮1名小學生失足落水,7名同學搭救,一並落水。當地組織200多人搜救,截至6月22日7時10分,8個孩子全被打撈出水,均無生命體征。初步調查表明,這些孩子都是米心鎮小學學生,周末放假自發相約,到河灘玩耍。

小蔣隨想:這些10到12歲的小花,還沒來得及綻放,就以這種方式凋零,連素不相識的人們都痛心不已!這天恰巧是父親節,痛失孩子的父母要承受怎樣的肝腸寸斷!

痛定思痛,放假休息、小友相約、河邊戲水、突發悲劇,這些細節連在一起,人們並不陌生——兒童落水悲劇幾乎每年夏天都會發生,小伙伴彼此救助,常導致更大悲劇。此類事件不斷出現,是否存在共性隱患?突然之中有沒有必然?

孩子愛玩,少不更事,夏天貪涼,容易“親水”,首先就帶來隱患。兒童溺水往往發生在鄉村,一些農村娃“被留守”,監護缺失不容小覷。一些學校“重學習輕其他”,可能令安全教育不到位。加上孩子好奇心強,即便大人不讓,他們也想嘗試,去過幾次“沒事”,更可能產生僥幸心理。隱患風險疊加,監護教育不足,悲劇發生可能大大提高。

救助同伴一並遇難,更令人唏噓。孩子們的善良,可見一斑。然而,這樣的救助別說是幼小的孩子,就連成年人都面臨極大危險。所以,如今社會不支持孩子“見義勇為”。但無論是出於人性本能,還是基於道德培養,又無法讓孩子袖手旁觀。於是,“見義智為”在教育界萌發。也就是,讓孩子量力而為、智慧地搭救。初衷雖好,可“臨危不亂”“急中生智”說易行難,一些孩子仍在慌亂中救助伙伴,表明學校和家庭遠沒有像“題海戰術”那般,教孩子如何“智為”。

讓孩子健康成長,安全教育須被置於核心。父母作為第一監護人,必須肩負起職責。學校授業,不僅僅是課業。教孩子避險,更要講究方式方法,不能粗魯禁止,而是要耐心講述為什麼不可以。對於調皮搗蛋的孩子,更要花心思,循序善誘,讓他們明白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為。教孩子應對危險,不能照本宣科,更不能總是“等明天”。通俗易懂的繪本、集思廣益的游戲、平日的應急演練,都是學習本領和“智為”的好方式。

誰都不喜歡“馬后炮”,但不能以此拒絕反思。為了減少類似悲劇,“亡羊補牢”必不可少。

 

小蔣的話:大家好,我是小蔣 。國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鮮事。你評,我評,眾人評,百花齊放任君看。觀點各有不同,角度各有側重,隻要我們尊重客觀、理性公正。

(責編:蔣萌、董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