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人民財評

人民財評:擴大內需不是簡單地讓老百姓多消費

——“貫徹落實政府工作報告”系列之二

沈慎
2020年06月03日19:45 |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小字號

15次提消費,20次提市場,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在“促內需”“保市場”上著墨不少。無論是“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推動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還是加大減稅降費力度助力市場主體紓困發展,抑或是強調依靠改革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政府工作報告裡的這些重要部署,體現了中央謀劃經濟工作的思路,也是下一步工作的重中之重。

消費是推動經濟發展的持久動力,特別是在疫情沖擊的當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從宏觀來看,2019年消費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達到57.8%,已經連續六年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第一“主引擎”﹔這次疫情造成世界經濟嚴重衰退、產業鏈供應鏈循環受阻、國際貿易投資萎縮、大宗商品市場動蕩,穩定和擴大居民消費、促進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是有效對沖疫情影響、提振經濟的關鍵舉措。從微觀來看,當前企業復工復產提速擴面,復工率和人員返崗率都接近100%,但需求量萎縮、缺少訂單成為最大挑戰。中央堅定不移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目的就是走出一條有效應對沖擊、實現良性循環的新路子。

如何才能擴大內需?關鍵要在供給側發力。應當看到,我國擁有14億人口,經歷40多年改革開放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等收入規模全球最大,這是經濟“基本盤”。眼下,我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但在人均消費上與發達國家還有不小差距,中高端產品和服務的消費需求快速增長,我國內需還有相當大的潛力。疫情沖擊並沒有改變供需關系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的事實,因此釋放內需潛力,最重要的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眼提振消費和擴大投資有效結合、相互促進,改善供給結構和質量,創造適應新需求的有效供給。

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釋放消費潛力,不能搞大水漫灌,而要精准施策。既要以消費為牽引,避免結構失衡,還要立足經濟轉型升級,釋放相關產業的“投資乘數”效應。以5G、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有助於培育壯大新型消費和升級消費、助力產業升級﹔加強新型城鎮化建設,大力提升縣城公共設施和服務能力,以適應農民日益增加的到縣城就業安家需求﹔加強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將為經濟強基固本、健康發展奠定堅實基礎。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重點支持“兩新一重”建設,正是我們釋放消費潛力的精准發力點。

當然,實施擴大內需戰略,並不是簡單地讓老百姓多消費,也要突出民生導向。一方面,要通過穩就業促增收保民生,提高居民消費意願和能力。另一方面也要適應群眾多元化需求、著力提高消費的品質。隨著我國中等收入規模的擴大和人均收入的提升,老百姓對養老、托幼、教育、醫療、住房等需求也水漲船高,服務化、品質化和多樣化消費需求增速明顯加快,農村地區的消費需求不斷拓展。正因如此,各地在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時,必須把改善民生作為政策出發點,把更好服務群眾需求作為落腳點,不斷提升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

這次疫情中,不少地方通過發放“消費券”拉動消費回暖,直播帶貨、無接觸配送等新興消費方式表現強勁。這啟示我們,准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方能化危為機。把我國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強大動能充分釋放出來,我們有能力、有信心戰勝疫情挑戰,確保經濟社會發展行穩致遠。

相關新聞:

人民財評:互聯網平台要幫中小微企業留住青山

(責編:仝宗莉、王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