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評論員觀察:不失時機暢通經濟社會循環

周人杰
2020年04月13日05:0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切實解決企業經營困難、激發國內有效需求,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繼續推動高質量發展

  既打通關節、疏通脈絡,又“收放自如、進退裕如”,說到底還要靠改革,依靠全面深化改革優化營商環境、處理好市場與政府的關系

  

  4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召開會議,研究部署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舉措、全面推進復工復產工作。會議指出,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困難加大,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不失時機暢通產業循環、市場循環、經濟社會循環”。應當看到,在黨中央堅強領導和各方面共同努力下,生產生活秩序正在加快恢復,但經濟下行壓力仍很大,1—2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固定資產投資、貨物出口增速同比回落均較明顯。全面做好“六穩”工作,必須細化舉措、打通淤塞節點,盡快暢通經濟社會良性循環。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個有機整體,供給與需求、生產與消費,都高度依賴於機體循環的暢通。當前面臨的循環不暢,主要來自於抗擊疫情的防控需要,接下來還會面臨全球供應鏈、貿易鏈的沖擊。對此等不得也慢不得。不及時暢通宏觀與微觀、實體與貨幣的循環,將會放大疫情沖擊,更難以應對世界經濟可能的深度衰退。抓緊梳理分析、一一攻破梗阻,切實解決企業經營困難、切實激發國內有效需求,才能夠實現保增長、保民生,戰勝不斷上升的失業風險,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完善宏觀調控、搞好經濟建設,繼續推動高質量發展。

  產業循環和市場循環是相輔相成的關系,是破解當務之急的兩大抓手。產業循環的暢通主要集中在供給側,要想方設法促進要素流通和項目開工建設。比如,有的地方運用政府專項債,錢到位了、土地也批了,可還沒有形成實物工作量。讓“資金跟著項目走”原則落地、落實,產業“盤子”才能實現滾動發展。市場循環的暢通主要集中在需求側,要想方設法疏通人流、物流的瓶頸與堵點。比如,新基建中的5G網絡可“一業帶百業”,各地各部門要以需求為導向,充分考慮市場差異化,精准引導,下好全國一盤棋。重塑產業鏈條、平衡市場供需,都離不開“有形之手”促“無形之手”舒展如常。

  暢通良性循環的另一面是嚴格管理。流行病學告訴我們,病毒的“勢場”,往往與經濟的“市場”高度相關,決不能在暢通經濟社會循環后,給疫情擴散造成可乘之機。比如,密閉式娛樂、休閑場所,無論低、中、高風險地區均暫不開業。該“一刀切”的莫猶豫,不可因小失大﹔要因城施策的需精細,亟待“繡花治理”。所以宏觀調控與基層防控一樣,都需要“該管起來就能夠迅速地管起來,該放開又能夠有序地放開”。深層次上講,既打通關節、疏通脈絡,又“收放自如、進退裕如”,說到底還要靠改革,依靠全面深化改革優化營商環境、處理好市場與政府的關系,“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

  “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這是中醫學抗擊疫情的哲理,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做好經濟工作的方法論。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激發蟄伏的潛力、增強回升的動力,中國經濟不僅不會因疫情的沖擊傷筋動骨,還會在搏擊風浪中強筋壯骨。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隻要我們堅定信心、團結一心,迎難而上、主動作為,做好疫情防控百密無疏,搞好循環暢通百戰不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必然進一步釋放,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目標任務一定會完成。


  《 人民日報 》( 2020年04月13日 05 版)

(責編:楊光宇、董曉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