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人民時評:在春天植下綠色希望

李  斌
2020年03月16日05:1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春暖花開,萬物復蘇。福建年度植樹造林任務完成過半,河北雄安新區“千年秀林”計劃再發力,寧夏已完成近七成造林作業設計及審批……剛剛過去的植樹節前后,在防控好疫情的基礎上,全國國土綠化行動漸次展開,在春天裡培植下新的綠色希望。

  “草木植成,國之富也。”今年是新中國植樹節設立的第四十二個年頭。過去40多年來,我國造出了全世界面積最大的人工林,成為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多的國家。這一歷史性、世界性的成就,同廣泛開展國土綠化行動、動員全社會參與義務植樹密不可分。與森林資源增長同樣寶貴的,是生態文明意識與觀念的深入人心,是“一任接著一任干”實干哲學的不斷傳承,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踐行。

  發展林業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眾人拾柴火焰高,眾人植樹樹成林。”義務植樹不僅是全民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活動,而且是一項法定義務。同時應該看到,一方面,人們改善生態的願望、愛綠植綠護綠的自覺性越來越強,城鄉居民居家植綠、種養花草已成習慣,植紀念樹、造紀念林成為風尚﹔另一方面,各地城鎮周邊、交通便利的地方已基本完成綠化,可用於義務植樹的地塊越來越少,宜林地大多處於遠離城鎮、交通不便的區域,人們參加義務植樹越來越難。如何創新義務植樹方式,成為新的課題。

  近年來,造林綠化、撫育管護、自然保護、認種認養、設施修建、捐資捐物、志願服務……不斷創新的方式,正在讓全民義務植樹工作向更深層次、更廣領域、更大范圍發展。特別是,伴隨著互聯網應用的推廣普及,“網絡植樹”已經成為可能,不僅增進了義務植樹的群眾性和廣泛性,而且激發了義務植樹的成就感和榮譽感。許多地方通過全民義務植樹網,向當年完成植樹義務的人頒發盡責電子証書,這不僅是激勵人們參與義務植樹的一種手段,也是新形勢下義務植樹工作的一項創新。

  讓一個節日最大化實現其設立初衷,除了發布節日主題,也需要涵養節日文化和節日習俗。就植樹節而言,除了植一棵樹、留一片綠,致敬植樹先鋒、治荒典型、治沙楷模也可以固定為節日習俗。我們沒有辦法像生態守護者一樣天天“長”在林地沙地裡,把植樹的使命看得比生命更重,但完全可以成為生態守護者的守護者,褒揚和傳承他們的精神,支持和扶助他們的事業。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種樹的道理也是育人的道理。開展有意義、有意思的森林實踐課、生態教育課,在孩子們心中種下一棵綠色樹苗,這也是植樹節的題中之義。

  “纖纖不絕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隻有日積月累植樹造林的潛功,才能造就青山疊翠、江山如畫的顯功。當前,我國生態欠賬依然很大,缺林少綠、生態脆弱仍是一個需要下大氣力解決的問題。全國動員、全民動手、全社會共同參與,用足植樹造林、增綠護綠的功夫,我們就一定能不斷創造更可持續的發展條件和更加宜居的生活環境,建設好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美麗中國。


  《 人民日報 》( 2020年03月16日 05 版)

(責編:楊光宇、董曉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