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為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服務

人民日報學苑論衡:繁榮發展國際法學正當其時

柳華文
2020年03月09日05:5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國際法和國內法屬於兩個不同法律體系,但二者密切相關。國際法要取得實效,離不開國內法的配合﹔國內法要適應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和需要,也不能忽視國際法。在實踐中,應統籌兼顧國內法和國際法研究,讓它們共同為法治中國建設提供智力支持。

  新中國成立伊始,我國就非常重視國際法學研究。我國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成為獲得廣泛認同的國際法基本原則。改革開放以來,國際法研究和應用日益深化。1978年,鄧小平同志明確提出,“要大力加強對國際法的研究”。在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我國老一輩國際法學家繼往開來,新一代國際法學者刻苦鑽研,將國際法基礎理論與應用研究積極向前推進,涌現出大量學術成果和一批國際法學人才。

  2001年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極大鼓舞了我國國際法學者的研究熱情。國際法學特別是國際經濟法學在人才培養和研究成果上不斷取得突破,為我國對外經濟交往提供有效法律服務和有力智力支持。進入新世紀以來,深海、極地、網絡、外層空間等新領域,反恐、非傳統安全、氣候變化、反腐敗、中國海外企業合規、海外中國公民權益保護、反對國際貿易中的單邊主義等新課題,成為我國國際法學研究的重點。一些國際法學專家走向國際舞台,在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等國際組織中擔任重要職務。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多次發表關於國際法治的重要講話,闡明中國的立場和主張,為我國國際法學發展提供了重要遵循。2014年6月28日,習近平同志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60周年紀念大會上強調:“推動各方在國際關系中遵守國際法和公認的國際關系基本原則,用統一適用的規則來明是非、促和平、謀發展。”2015年11月30日,習近平同志在氣候變化巴黎大會開幕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提高國際法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確保國際規則有效遵守和實施,堅持民主、平等、正義,建設國際法治。”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強調:“加強涉外法治工作,建立涉外工作法務制度,加強國際法研究和運用,提高涉外工作法治化水平。”這是我國堅持擴大開放、堅持和完善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必然要求,對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重要意義,為新時代我國國際法學發展指明了方向。

  當今世界正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離不開和平的國際環境和良好的外部條件,繁榮發展國際法學正當其時。加強國際法學研究需要實現上下銜接、承上啟下。國際法學研究的上游是國際法教學,下游是國際法運用。我國目前急需涉外法律人才,應著力提升國際法教學水平,吸引和鼓勵更多學生學習國際法,為培養一流的涉外法律人才奠定基礎。同時,應堅持立足實際,注重實踐運用。現代外交離不開國際法支持,國家利益的維護需要借助相關國際法理論,對外經濟交往也離不開國際法保駕護航。隻有不斷提高國際法運用的能力和水平,才能更好服務我國全方位外交布局,推進合作共贏的開放體系建設,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變革和建設。

  在我國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過程中,國際法學必將發揮更大作用。我國國際法學研究應立足中國、面向世界,對國際法的話語、規則和機制進行全方位探索,積極服務深化改革和對外開放,努力推動中國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在研究有效維護國家利益的同時,積極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增進全人類的共同福祉。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 人民日報 》( 2020年03月09日 09 版)

(責編:白宇、董曉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