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全腦教育”噱頭大於實際

王慶峰

2020年01月09日08:04  來源:南方日報
 
原標題:“全腦教育”噱頭大於實際

  腦科學是最具挑戰性的前沿學科,也是近年來國際上發展最快的學科。不久前,浙江大學醫學院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宣布成立,成為國內首個開設“腦科學”本科專業的高校。該校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重視腦科學研究,有利於釋清社會對相關概念的誤解。當前市面上以腦科學為名的培訓可能噱頭大於實際,而所謂“全腦教育”很多時候就是一個錯誤的說法。

  毫無疑問,打著“腦科學與教育”培訓的旗號,在家長、學生中大肆傳播的“神經神話”,已經成為一種常見現象。一家號稱能“蒙眼辨色”“七天成詩人”的教育機構,16天就收費6.8萬元﹔來自宇宙神秘力量的“量子波動速讀”,讓你擁有一種神奇的能力,1-5分鐘看完10萬字的書﹔有機構利用“左腦負責語言,右腦負責圖形”理論,刻意強迫學生用左手吃飯,用左手拿筆,謂之“左利右腦”……圍繞“全腦教育”的各種教育理念,已經被証明是偽科學,是不折不扣的騙局。但由於利用了家長望子成龍的心理,類似騙局依然綿綿不絕,家長師生深受其害。

  為什麼說“全腦教育”是個噱頭?這是對腦科學理解過於簡易所致。比如,有一個廣為傳播的誤解,就是普通人的大腦隻被開發了10%,少部分天才開發到了五成,其他部分是閑置的。但實際上,腦科學工作者早就知道,人腦沒有“浪費”。在進行復雜認知任務的時候,大腦的大多數區域都能夠被有效調用。還有一種理論認為,左腦對數字文字的識別、認知、記憶要好一些,而右腦在圖像圖形處理上佔優。但其實這種二分法過於簡單了,學界公認左右腦在底層處理方式上或有分工,但在許多稍微復雜一些的處理行為上,必須左右腦協同分工才能進行。

  腦是一切認識過程的神經基礎。目前,我們雖然不清楚腦是如何直接發揮作用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學習是一門科學,有其自身必然的規律。比如在特定年齡階段,孩子的大腦可能隻能完成特定的認知任務。在這樣的階段就開始強調“全腦教育”,或許會起到揠苗助長的效果。家長們必須認識到,我們固然可以借助一些腦科學知識,進行個體化、系統化訓練。但學習這碼事,是沒有捷徑可走的。古往今來,無數的例子已經証明,再有天賦不努力也會“傷仲永”,笨鳥隻要努力也能飛得足夠高,那些不想用功卻想著速成的人,最終很有可能一事無成。

  一些偽科學屢屢被辟謠卻依然卷土重來,固然跟許多家長的焦慮心理有關,但也表明許多人的科學文化素養亟待提升。此前,暗物質、石墨烯、引力波、納米材料等高科技概念都曾被用來營銷,要應對這種亂象,就應該提高科普力度,讓人們及時准確地汲取有效信息。具體在腦科學方面,開設本科專業是個不錯的辦法。目前,我國普通高校提供的本科生教育專業有400多個,卻沒有一個是神經科學的專業,這不僅造成了本科生學習和研究生科研的脫軌,客觀上也造成了科學知識的匱乏。開展相關專業,也能為科普事業提供學術支持。

  看似科學的“全腦教育”,其實並不科學。希望家長們都能擦亮眼睛,認清這類培訓機構的實質,老老實實回到書山有路勤為徑的正道上。

(責編:仝宗莉、董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