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新語:匯聚向上的文化之力

爾  冬
2019年12月25日05:3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時光如流,刻著光陰的記憶,勾連起即將過去的2019年。

  這一年,我們的文化時間怎樣度過?

  有的將喜歡變成了習慣。90后姑娘孫曉婧跟“詩友”們玩飛花令,一口氣接龍到百余句,“只是單純地遵循內心的熱愛”。

  有的在堅持。一年間,民警蘇唐詩揣著相機30多趟進故宮,“一天、一月、一季度、一年,直到拍出古建筑的溫度”。

  有的留有遺憾。作家雙雪濤筆耕不輟,卻感嘆“創作數量比想象的少,時間也比較漫長”。

  這是個體的感受,他們用各自的方式填補精神需求的縫隙,同時也身體力行地詮釋文化的力量:因真摯的熱愛而蓬勃向上,實現個人價值的充能。

  換個角度看,注腳又不一樣。國慶檔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吸引無數網友自發點贊,“到電影院為新中國慶生”成為許多人不約而同的選擇﹔國產動畫《哪吒之魔童降世》憑借好口碑,逆襲奪得年度票房冠軍﹔國家博物館開設1號線地鐵專列,將燦爛的中華文明“搬”進車廂……種種現象,無不反映旺盛的需求,也彰顯文化的獨特魅力。

  這源於一種共識。如今,從實體書店到音頻聽書,從影視點播到網絡直播,多元樣式、多樣介質,以及技術的發展,拓展了邊界,繽紛著樣態。消費升級的大趨勢下,人們更加注重文化體驗的質變。

  這體現一種改變。多元的審美體系,分層的受眾群體和獨特的認知維度在形成。持續升溫的“詩詞熱”,是國人對漢字之美、文化之厚的重新發現﹔“文+旅”,在深度融合中達成“詩與遠方”的交織﹔互聯網的深度普及,讓更多人選擇在短視頻裡“雲體驗”田園牧歌式的生活。

  這些力量,匯聚出一組蓬勃向上的數據: 2018年,全國文化事業費達928.33億元,全國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89257億元﹔從1949年到2018年,我國公共圖書館數量從55個增長至3176個,博物館數量從21個增長至4918個……飛速發展的中國,精神層面的供給也呈現倍數級增長,繼續激勵和鼓舞每一個奔跑追夢的人。

  “時間永遠分叉,通向無數的未來。”感謝文化之力,讓我們在走向自己所期待的未來時,多了自信、堅定,以及憧憬。


  《 人民日報 》( 2019年12月25日 12 版)

(責編:白宇、董曉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