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以“四個最嚴”重建餐桌信任

王平

2019年11月29日16:22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12月1日,時隔十年之后重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將正式實施。從增設“處罰到人”制度、提高違法成本,到建立生產經營者“黑名單”制度、實施信用聯合懲戒,再到健全食品安全行政執法與公安機關行政拘留銜接機制、完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體系,《條例》著眼於新食品安全法實施以來食品安全領域依然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增強制度的可操作性,被稱為史上最嚴的食品安全管理法規。

食品安全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也是重大的政治問題、經濟問題和公共安全問題。盡管我國食品安全整體水平穩步提升、總體形勢不斷好轉,但食品安全領域仍然處於矛盾凸顯期和問題高發期。近年來,從奶業到餐飲,從后廚到餐桌,不少知名品牌紛紛“爆雷”,屢屢挑動消費者脆弱又敏感的神經。面對保健品泛濫、養生學漸起、外賣風行等新情況新特點,食品安全的監管鏈條也亟需補足。可以說,食品安全沒有完成時,安全標准沒有固定式。《條例》的重要意義表現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來破解食品安全難題,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

縱觀《條例》全文,落實最嚴厲處罰、最嚴肅問責、最嚴格監管和最嚴謹標准是一個鮮明的特點。比如,細化列舉“情節嚴重”的情形,增強法律責任適用的統一性、嚴肅性、權威性﹔又比如,落實“處罰到人”的要求,確立食品生產經營者承擔食品安全主體責任的原則。在產地環境、農業投入品、生產加工過程、銷售、貯存、運輸、消費等食品安全的各個環節都落實“四個最嚴”要求,夯實企業責任,加大違法成本,震懾違法行為,食品安全才不會變成水中月、霧中花。

當然,伴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食品安全的訴求,早已經超越了簡單的有沒有毒、有沒有害,而是延伸到對健康、環保理念的追求。與此同時,食品新技術、新工藝的不斷開發應用,以及各種新的食品化學污染物和致病微生物不斷出現,給食品安全標准與監測評估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但無論食品的工藝如何改進,飲食的規律如何變化,餐飲的形式如何便利,食品生產的標准隻能越來越高,食品安全的監管隻能越來越嚴。

如今,無論是在單位食堂還是街頭小店,都能看到不少“明廚明灶”“陽光廚房”。從清晰可見的烹飪流程到一絲不苟的工作細節,再到全程直播的動態影像,食客既安心也放心。這說明,從細從嚴抓好“四個最嚴”,重建“餐桌上的信任”,我們就能持續改善食品安全形勢,筑牢“舌尖上的安全線”。

(責編:段星宇、董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