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人民時評:醫療美容,“醫療”性質當明確

李紅梅
2019年11月26日05:3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隨著醫學科技高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黑科技”擊中了人們的需求:從去皺、祛斑、提拉到割雙眼皮、墊高鼻子、削骨整頜,無所不包。今年“雙11”,醫療美容產品銷售額超過去年,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大眾需求的熱度。正是看准了這些旺盛的需求,越來越多的商家開始營銷“美麗”。

  近年來,醫療美容呈現井噴式發展態勢,同時也出現了魚龍混雜的現象。日前,國家衛生健康委公布了2019年醫療美容違法違規典型案件。梳理這些案件可以看到,有的是未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証》擅自執業,有的是未取得執業醫師資格,有的是超出診療范圍,有的是逾期未校驗而繼續執業。這些典型案件不僅暴露出從業人員依法執業意識淡薄,求美者健康素養不足,也折射出醫療衛生監管機制和方式有待完善。

  醫療美容項目本質上是醫療服務,一般需要通過手術去改造“不美的地方”,使其符合審美需求,達到整形美容的效果。開展醫療美容項目的機構實質上已經是醫療機構,和醫院一樣需要具備專業資質。按照醫療機構管理條例,需要由醫療管理部門頒發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証,從業人員也需要取得醫師資格証,同時要在該機構進行執業登記。並且,醫療美容機構開展的項目隻能限定在許可范圍內,超出范圍的手術項目也屬於違規項目。審視一些醫療美容違法違規案例,往往是因為這些機構不具備相應條件,缺乏相關資質技術人員或是設備、技術,因此,難以處理手術中出現的大出血、錯操作、搶救等問題,很容易危及生命安全。

  然而,仍有一些機構熱衷於開展醫療美容項目。在利潤驅使下,很多商家抱著僥幸心理違法違規開展項目。一旦出現問題,面臨的往往只是罰款,大不了關門,重新注冊公司換個地方重操舊業。現實中,一些人對醫療美容的認知也存在偏差,不清楚動刀子、有創口的項目應屬於醫療項目。面對醫療美容機構以低價、優惠等幌子招攬顧客,人們或被價格吸引,或經熟人推薦,忽略了對資質的關注,也助長了商家的僥幸心理。

  下大力氣整治醫療美容亂象,讓人們享受到正規、有保障的醫療美容服務,需要多措並舉、重典治亂。對於違法違規行為,不僅要重罰,還應建立行業誠信制度,讓違法者難以易地重新開張。與此同時,建立長效機制,創新監管辦法,定期公布違法違規案例,及時傳播有關法規政策和整治成果。讓公眾多了解醫療美容行業,認清醫療美容和生活美容的區別,做好甄別、防范風險,才能避免因為追求美麗而損害健康。

  “美麗經濟”不應給人帶來傷害。我們應該認識到,再好的醫療美容技術也隻能起到改善的作用,健康是比美麗更重要的維度。到正規的醫療美容機構去變美,健康才有保障,美麗才能加分。


  《 人民日報 》( 2019年11月26日 05 版)

(責編:白宇、董曉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