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異地調動”難,催生制度內的“人情味”

王俊杰

2019年11月25日10:20  來源:千龍網
 
原標題:香山評論| 公務員“異地調動”難催生制度內的“人情味”

  在剛剛結束報名的國家公務員考試中,熱門崗位報考比例高達“1000:1”,可謂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能夠在各級公務員招錄、事業單位考試中佔得一席之位的,往往額手稱謝。

  然而,成功“上岸”並不代表“岸上”的生活能稱心如意。前段時間,半月談記者調研發現,由於異地就職,工作與生活、事業與家庭難以兼顧,一些基層干部面臨辭職、調動進退兩難的困境。那麼,基層干部異地調動到底多難,又難在何處?一方面我們國家實行“定崗定編”,考生選擇了某個崗位就獲得了此崗位的編制,而不能輕易的脫離原崗位帶著編制去其它地方任職。另一方面,遴選考試、跨區域調動需出具的“單位同意報考証明”“組織部門資格審核”等系列材料。

  在一些地方,異地調動成了“拼關系”。如何讓看似冰冷的制度浮現出應有的“人情味”,是緩解目前基層公務員焦慮內心的有力抓手。

  今年7月,湖北省黃石市出台《關於進一步激勵關愛基層干部的實施方案》,對在鄉鎮工作累計滿20年、經組織考核表現優秀的鄉鎮干部,可優先安排到縣直機關或離家庭居住地較近的鄉鎮(街道)工作。通過類似黃石市激勵關愛基層干部的方式,讓部分異地扎根基層的干部得到組織關懷,讓因家庭原因不得不“回家”的干部感到溫馨,這既是“以人為本”的有力彰顯,也是促進干部更好干事創業的具體實踐。

  不可否認,異地調動過於容易,難免會出現讓部分人“鑽政策的空子”,比如選擇易考的偏遠地方上岸,再通過“政策保障”調回“繁華都市”。

  在筆者看來,好的制度不能因噎廢食,相信廣大公務員的素質,鑽空子的應是少數人,同時,制度上要不斷完善,從人才引進政策、遴選政策等環節增加家庭原因、身體原因等必要條件,或是基層工作年限等具體標准,封堵“漏洞”。加強監督,保障公眾的知情權,對“鑽空子”的干部不再給予享受政策的機會,促進異地調動在“陽光”下運行。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政策的制定與完善非一朝一夕,需要在不斷探索中完善,在政策完善的過程中出台部分異地干部人文關懷政策,例如適當給予異地干部往來交通費用報銷、逢年過節給予外地干部關心關懷、通過調休方式增加異地干部回家團聚的時間……同時,從干部自身來講,唯有踏踏實實干工作,以百姓之心為心,解決百姓問題,做到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系,才能在異地調動等各個環節具有“話語權”。

(責編:段星宇、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