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報:學生作業不妨實行“私人定制”

張淳藝

2019年10月31日08:10  來源:北京青年報
 
原標題:學生作業不妨實行“私人定制”

  近日出台的《浙江省中小學生減負工作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提出,小學生到晚上9點、初中生到晚上10點還未能完成家庭作業的,經家長簽字確認后,可以拒絕完成剩余的作業,教師不得對有此類行為的學生進行懲戒。

  去年9月,一家研究機構發布《中國小學生數學作業大數據分析報告》,其中提到一個現象:晚上9點后孩子做作業錯誤率高。這並不難理解,小學生白天在學校學習已經身心俱疲,晚上如果還有大量的作業寫到深夜,學習效率自然可想而知。浙江擬規定“小學生晚9點、中學生晚10點做不完作業可拒絕完成”,初衷就是降低學習負擔,避免低效學習,保護青少年健康成長。

  應該說,作業限時一直是教育減負的主要思路。去年8月,教育部、國家衛健委等8部門發布《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其中規定:“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三至六年級書面家庭作業完成時間不得超過60分鐘,初中不得超過90分鐘。”不過,每個學生對於知識的理解掌握程度不同,做作業快慢進度也不一樣,學習負擔很難從時間上進行把控。

  浙江新規出台之前,相關作業限時政策就在杭州市上城區率先推廣。當時,就有不少孩子調侃“那我晚上可以從8點59分開始寫作業”“我寫一道題可以用一小時,如果需要,兩小時也可以”。雖然只是玩笑,卻也說明了作業限時執行起來並不容易。同時,許多家長也不買賬,紛紛表示“不管幾點,孩子作業沒寫完,字是不會簽的”。在家長看來,同樣的作業,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能完成,自己的孩子就完不成?他們更擔心,簽字拒寫作業會加劇孩子的“拖延症”,養成不好好完成作業的壞習慣。

  教育減負,不能隻盯著寫作業的時間,更要關注作業本身的含金量。一直以來,中小學生家庭作業之所以多,主要因為老師炒的是“大鍋菜”。全班學生不管學習水平如何,都要做同樣的作業。為了照顧到所有學生,老師往往要把課堂上所講的內容都布置成作業,讓學生們反復鞏固強化記憶。這樣一來,作業量自然居高不下,學習效果卻是事倍功半。對於學生個體來說,一些題型即使十分熟練,也要花費大量時間重復練習。相對薄弱的知識點,卻難以抽出時間進行查漏補缺。

  近年來,線上教育發展迅猛,其一大優勢就在於引入大數據分析的相關技術,更好地了解到學生的真實情況,從而幫助提升學習效率。“作業盒子”總監劉夜曾打了個比方,“學生做一道題,如果很快可以完成,我們在給他的推送中,這類型的題就不會再推了,這樣對學生的學習狀態能有准確把握,把他們從書山題海中解放出來”。這一思路對於我們的教育減負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今年6月印發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提出,完善作業考試輔導,促進學生完成好基礎性作業,強化實踐性作業,探索彈性作業和跨學科作業,不斷提高作業設計質量。提高作業設計質量的理想模式,就是為每個學生量身定制。學校和廣大教師應積極利用大數據和新技術手段,延伸教育教學服務,讓學習更有針對性,從而達到效率換時間,減負不減質。

(責編:董曉偉、仝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