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中國道路中國夢

人民日報:文化“大篷車”永遠在路上

王志洪
2019年10月31日04:2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回望自己的話劇生涯,一次次參與話劇創作,一場場令人難忘的演出,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場景……可以說,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是文藝工作的准繩,也指引著我不斷前行。

  50多年前的一個夏天,我和十幾名同學被分配到寧夏話劇團工作,這是我第一次來到祖國的西北。祖國哪裡需要,我們就去哪裡。在這片當時並不繁華的土地上,我們奮戰在文藝工作的第一線,立志干出一番事業,用優異的作品為當地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文藝工作歸根結底是關於人民的工作。“文藝要反映好人民心聲,就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這個根本方向。”隻有清醒認識到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是創作的不竭源泉,才能創作出讓群眾叫好的文藝作品。記得1984年夏天,我和同事騎著自行車在基層跑了15天,和老鄉拉家常,與農民共同勞動,生動鮮活又充滿激情。帶著採風而來的靈感,我一頭扎進西海固,用了將近一年的時間創作了《這樣的庄稼漢》。首演那天,我邀請農民朋友一起觀看,有笑有淚,效果很好。於是,心念一動,將作品送到農民家門口的“大篷車”便應運而生。

  從1984年至今,35年來,寧夏話劇團文化“大篷車”行駛百萬公裡,流動演出超過8000場,600多萬群眾看過戲。我們用老百姓看得懂、聽得懂的方式,把精神食糧送到千家萬戶。有老百姓看著我們台上演的戲、頭上搭的涼棚,摸著塑料椅子說:“寧夏話劇團是我們山裡人、我們農民自己的劇團。”這是對我們幾十年堅持文藝面向基層、服務群眾的最高褒獎。

  話劇是舞台的藝術,也是情感的交流。用心對待每一場演出,觀眾自然就會真誠以待。一次在西吉縣某鄉鎮中學演出,零下18攝氏度的低溫,還下著小雪,有演員生著病卻咬牙堅持演出。表演結束后,校長送來熱茶、大衣,噙著眼淚感謝我們的到來。那天離開時,走了好遠,回頭看,學生們還在目送我們。服務基層的過程中,這樣的感人瞬間有很多,我們為觀眾用心演繹文藝作品,而鄉親們也在用真情實感回報我們。

  舞台上備受矚目,舞台下也要爭當模范。50多年的話劇生涯,30多年的“大篷車”經歷,給人深刻啟示:要注重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老百姓心中有一杆秤,倘若一部劇裡有私心、不走心,把下鄉送戲當擺設、走過場,久而久之不僅會喪失聲譽,也會失去觀眾。正是話劇團裡每一名黨員、每一個演員的道德自律和行動自覺,大家才能幾十年如一日堅守在文藝工作第一線,才讓演出離老百姓更親近,讓作品與生活更貼近。

  時至今日,面向基層、服務基層的文藝事業如火如荼。用腳步丈量日新月異的發展熱土,用舞台呈現老百姓生活的可喜變化,我們的“大篷車”永遠在路上。

  (作者為寧夏話劇團原團長,本報記者禹麗敏整理)


  《 人民日報 》( 2019年10月31日 05 版)

(責編:牛鏞、董曉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