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報:讀懂超齡農民工的無奈與堅強

楊朝清

2019年09月27日07:59  來源:北京青年報
 
原標題:讀懂超齡農民工的無奈與堅強

  “有些工地上的超齡農民工估計得佔到一半以上。現在到哪找年輕工人?工地上也不想使用這麼多的‘老人’,是沒有辦法。”近日,對於工地上存在不少超齡農民工(超過退休年齡)的現象,長年在建筑業做工程承包商的鄒奎感嘆說。(9月26日《工人日報》)

  最近一段時間,筆者所在的高校進行雨污分流工程,校園裡出現了不少農民工,如果留心觀察,就會發現這裡面有不少超齡農民工。超齡農民工外出務工並非“閑不住”,而是因為“不能閑”,具有“不得不如此”的無奈與艱辛——不論是攢錢解決自己的養老和醫療問題,還是幫扶子女,都驅使著這些原本應該“閑下來”的老人們繼續辛苦勞作。

  超齡農民工的“老有所依”,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輕鬆。養育兒女、贍養老人、供孩子讀書、幫助孩子蓋樓房買車、幫助孩子成家立業、隔代養育孫輩,當這些農民工完成了“人生任務”,錢袋子已經被掏空甚至還有不少債務,大都缺乏財富積累。為了不拖累子女也為了給自己多積攢一些財富,不少農民工堅持“干到干不動為止”。

  許多“80后”“90后”乃至“00后”的新生代農民工不願意從事條件艱苦、勞動強度高的第二產業或者低端服務業,造成了結構性的“用工荒”,這些缺乏吸引力的工作,給超齡農民工提供了機會。由於缺乏一技之長,身體機能和勞動能力又下降,不少超齡農民工都干著強度大、收入低,風險高、保障少的工作。

  能干一天是一天,能多掙一點是一點,“不能閑”背后的超齡農民工的生存困境,不能被忽略和漠視。解決欠薪和討薪難題,健全勞動保護、降低安全風險、增加勞動收入,改善超齡農民工的生存狀態,除了他們的“自我救贖”,也同樣離不開公共部門的制度護佑和人文關懷。

  有學者指出,超齡農民工已不太可能依靠回家種地來解決自己的養老和醫療等問題,他們必須通過其他辦法養家糊口。讀懂超齡農民工“不能閑”的無奈與堅強,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超齡農民工的愛與痛。看到超齡農民工的背影,聽到他們的嘆息,想方設法讓回到鄉村的他們真正實現“老有所依”,需要公共部門、市場和社會在良性互動中分擔責任,需要多方合力。

(責編:董曉偉、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