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報:三成初一新生不會系鞋帶 問題出在哪兒

胡欣紅

2019年08月29日08:02  來源:北京青年報
 
原標題:三成初一新生不會系鞋帶 問題出在哪兒

  8月27日,在浙江杭州採荷中學新生軍訓現場,初一新生們比賽系鞋帶。原本以為,對於10多歲的孩子來說,這是一件很簡單的事,哪知道,竟有三成學生不會。好多孩子怎麼都無法把解下的鞋帶正確地穿回鞋幫的小孔內,不少孩子竟主動提著鞋子找老師求助,真是讓人大跌眼鏡。(8月28日《錢江晚報》)

  系鞋帶,為何會難倒了很多孩子?問題出在小孩,根子還在家長。孩子們其實不是學不會,而是根本沒學過——家長或者出於方便等因素的考量,給孩子選擇沒有鞋帶的鞋子,或者對於系鞋帶之類的小事平時都習慣性地“代勞”了,從而導致孩子失去了學習系鞋帶的機會。

  一樁小事,背后折射了勞動教育缺失這個大問題,值得引發深思。

  “孩子學習負擔那麼重,哪有時間做家務?”提起讓孩子多參加勞動,很多家長都會發出類似的感慨。很多人雖然認同家長的責任不可或缺,但他們並未意識到,家庭應當承擔起孩子勞動教育的主要責任,發揮主要作用。孩子要不要參加勞動,很多時候並不是缺乏時間,其實往往是觀念問題。

  據媒體調查顯示,一部分孩子能夠在家長督促下從事刷碗、掃地、收拾房間、倒垃圾、洗小件衣物等家務勞動,但多數孩子的家務勞動主動性不足。究其原因,並非都是孩子的責任。目前,青少年的父母主要為“70后”或“80后”,獨生子女居多,大多從小就缺乏家務勞動的意識和經驗,常常由老人或阿姨代勞,不少家庭熱愛勞動、主動勞動的家風家教本身就缺乏傳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生活技能水平差,追根溯源與家長重學業、輕生活技能有關。迫於學業壓力,家長常常拼命給孩子報培訓班,學越來越多的文化課知識,但孩子參加家務勞動卻出現不同程度的缺失,甚至基本上由家長包辦,導致不少孩子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日子,變成了生活的“低能兒”。

  家長固然需要學會適當放手,學校的勞動教育同樣亟待改進。在應試教育的大氛圍中,教育價值取向存在“唯分數論”傾向,重紙面考試,輕生活技能。作為教育者,部分教師對勞動教育的認識也僅僅停留在勞動技能層面,認為不能擠佔正課時間,做一些清潔掃除等即可,缺乏對勞動成果珍惜、勞動價值體悟等精神層面的分享、引領乃至內化。在這樣的情形下,勞動教育怎能不被淡化、弱化?

  從這個意義上講,杭州採荷中學的系鞋帶比賽,可謂別開生面,值得借鑒。尤其難能可貴的是,這樣的比賽並非只是一個對外宣傳的“噱頭”,該校后續會重視學生在洗衣烹飪、教室值日、社區服務等方面的基本勞動技能的培養,系統地對包括疊衣服、疊被子、洗衣服、烹飪等在內的勞動技能進行考核。

  學校開展勞動養成教育是立德樹人的重要環節,符合國家對教育改革、全面發展素質教育的要求。學生的勞動水平和學習成績的高低沒有直接關系,但是勞動可以為學生帶來很多不可思議的正面影響。加強勞動教育,堅持“五育”並舉,通過勞動體驗,讓孩子懂得勞動的好處,發自內心地愛上勞動,好好補上勞動教育這一課,實乃當務之急。

(責編:董曉偉、仝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