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1+1

“農產品滯銷”成套路透支社會愛心

蔣萌

2019年08月28日16:01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農產品滯銷”成套路透支社會愛心 

背景:兩起“悲情營銷”引發關注。一是陝西禮泉甜桃據稱大量滯銷,果農辛苦一年血本無歸,記者調查發現,情形沒那麼夸張。當地官方証實,今年水果價格確實不好,但銷售量已經超過了80%,視頻是某電商用來博取同情、騙取銷量的。二是山西臨猗縣果業發展中心辦公室主任王海霞未認真審核,就給村民擬定的臨猗縣政府給某銷售平台的義賣証明加蓋公章,被電商平台利用,被當地紀委監委曝光。

新京報發表莫一塵的觀點:電商挂出“某地××××斤水果滯銷,果農心急如焚,現在低價處理,隻為幫助果農收回成本。哪怕不買,您的轉發,也是一次愛心之舉”的廣告語,同時配發的,還會有一張果農欲哭無淚、近乎絕望的照片。最終網民發現,這位“滯銷大爺”同時出現在“蘋果滯銷”“鮮筍滯銷”“菠蘿滯銷”“柿子滯銷”等多個網店的頁面上。這樣的“悲情營銷”,利用公眾的善心來牟取利潤,說輕點是夸張,說嚴重些是虛假宣傳,透支的是匯聚在網上網下的愛心,撕裂的是全社會的信任度,損害的當地民眾和水果品牌的整體形象。真正有人需要幫助,銷售滯銷水果的時候,公眾也會認為這隻不過又是電商們一次“悲情營銷”罷了。臨猗涉事干部因公章審核不嚴,結果無意中為“悲情營銷”背了書,當地對其問責,個中顯然不乏對“悲情營銷”負面效應的考量。電商平台要真的“助農益農”,就該切實發揮自身的監管責任,通過加強審核力度對“悲情營銷”“排出”,而不可用睜眼瞎式監管為“悲情營銷”開綠燈。一旦發現弄虛作假,可以按照雙方簽署的入駐協議予以嚴懲,或降低網店的信譽等級,或斷開產品銷售鏈接,或直接下架相關產品,甚至可以關閉相關網店。無論如何,不能容那些“電商”套路帝們用“悲情營銷”禍害果農,也傷害網絡信任根基。

小蔣隨想:無論是“烽火戲諸侯”,還是“狼來了”,都是講玩弄他人、喪失信用、自食苦果。“假悲情,真營銷”的惡劣在於,蒙騙他人,自己得利,將互信撕裂、愛心受傷的“鍋”甩給社會,可能令真正需要幫助的人被懷疑乃至被漠視。遺憾的是,在抨擊此類營銷的同時,始作俑者卻未必會受到實質懲處。一方面,電商平台對這種事態度曖昧,出於自身利益,會以沒有調查核實能力為由,說些不痛不痒的話。另一方面,市場監管部門的工作還是偏重傳統實體店鋪,對林林總總的網店似乎介入不多。再加上,“悲情營銷”完成了交易,商品談不上糟糕透頂,消費者稀裡糊涂,不願過多糾纏,結果往往不了了之,進一步助長了某些商家的僥幸心理。簡言之,“假悲情,真營銷”處於治理的灰色地帶,單純指望電商平台查治,效果難言樂觀。對此,行政及執法部門應出台相應規范,在法律層面加以界定。比如,以前“刷單”備受消費者質疑,卻被不少電商視為“潛規則”﹔后來,“刷單”被列入違法行為,得到一定程度治理,被罰款還不算,甚至有人被判刑。包括虛假的“悲情營銷”在內的各類蒙人套路,難道不該“照此辦理”?這是保護消費者權益、呵護社會愛心的應有舉措。欺騙必須付出代價、承擔責任,這遠比“闖紅燈算失信”名正言順,也更有必要。

小蔣的話:大家好,我是小蔣 。國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鮮事。你評,我評,眾人評,百花齊放任君看。觀點 各有不同,角度各有側重,隻要我們尊重 客觀、理性公正。

(責編:段星宇、董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