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以“醫師節”為契機,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葉日者

2019年08月19日14:37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8月19日,是第二個“中國醫師節”。從“中國好醫生”到“最美醫生”,從攻克醫學難題的專家到鄉村醫生,近年來,中國的醫療事業涌現出一批又一批杰出的衛生健康工作者,代表著救死扶傷的醫者良心,閃爍著醫者仁心的職業操守。他們是“生命之鹽”,承擔著弘揚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不斷為增進人民健康作出新貢獻。醫師節,向所有醫師致敬。

相關數據顯示,我國現有注冊醫師360.7萬人,鄉村醫生138萬人,撐起了世界上最大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救死扶傷,仁心仁術,他們中有耄耋之年依舊堅持坐診,離世后捐獻遺體的吳合醫生﹔有扎根邊疆47年的庄仕華醫生﹔有雖雙腿殘疾,卻堅持行醫的鄉村醫生李菊洪。不管是危難時期,還是和平年代,不管是推進前沿醫療技術,還是從事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是廣大醫師守護百姓健康,推動健康中國發展。

“中國醫師節”既是給予醫務人員的特殊榮譽,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醫生對醫德的堅守,不應隻在“醫師節”被聽到﹔人民對醫生的尊重,也不應隻在“醫師節”被提起。

近年來,隨著廣大民眾健康觀念的轉變,對健康的需求不斷增長,醫生面臨的壓力和負荷也隨之增加。有調查顯示,受訪者中,50%的醫生平均每周工作60小時以上,接近 25%的醫生平均每周工作80小時以上。患者多、壓力大,這些掌管全民健康的“衛士”理應獲得社會各界更多的理解尊重與關心關注,這也是設立醫師節的題中應有之意。

不可否認,我國醫療亂象仍屢禁不止,醫患糾紛仍時有發生。然而,這並非我國醫療事業的主流,也不能代表中國醫師的整體面貌。中國醫生救死扶傷和敬佑生命仍然是主旋律,用甘於奉獻和無疆大愛守護著億萬民眾的健康仍然是大多數。身為醫師,應尊重職業,尊重患者﹔作為患者,應多些理解,多些信任。惟其如此,才能讓治病救人回歸本源,才能構建良好的醫患關系,才能推動全民健康事業發展。

“我願盡余之能力與判斷力所及,遵守為病家謀利益之信條”,古老的希波克拉底誓言仍在回響。醫者是疑難雜症的“攀登者”,是人民健康的“守護神”,中國醫師更是健康中國事業的建設者。十八大以來,我國衛生健康工作者進一步凝心聚力,為新時代發展夯實健康之基。展望未來,“到2020年,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中國特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主要健康指標居於中高收入國家前列﹔到2030年,促進全民健康的制度體系更加完善,健康服務質量和健康保障水平不斷提高,主要健康指標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健康中國的宏偉藍圖已繪就。

要將藍圖變成現實,需要全體醫師聚力前行,科學、依法、文明、廉潔行醫,也需要全社會形成敬畏生命、崇尚醫學、尊重醫生、關愛醫生的良好風氣。以“醫師節”為契機,尊醫愛醫,保障醫生權益,讓醫患關系更為和諧,讓衛生健康工作更有力度、醫療服務更有溫度,才能助力健康中國的目標早日實現。

(責編:董曉偉、仝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