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1+1

電子產品“過保維修坑爹”誰來管?

蔣萌

2019年07月30日16:30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電子產品“過保維修坑爹”誰來管? 

背景:一台iPhoneX的屏幕,維修費用400元,而客戶舊屏幕在市場上再賣700元,一單利潤就能超1000元。新京報記者近日臥底國內兩家手機O2O維修平台“閃修俠”和“極客修”,以“維修工程師助手”的身份暗訪調查,發現“一拆一裝”背后存在諸多套路。

新京報發表思凝的觀點:套路一:“素人變專家”,沒有任何維修經驗的人培訓10天,就能做上門維修的工程師。套路二:“狸貓換太子”,以“原廠品質”的名義給客戶換低價組裝件、翻新件。套路三:“小病大手術”,一些工程師在維修過程中,故意夸大配件問題,過度維修。套路四:“二手成全新”,替換下來仍完好的原廠配件,被以“原廠件”的名義賣給新客戶。手機、電腦這些智能產品,一塊屏幕是原裝、原廠還是翻新、組裝,普通人很難分辨。這意味著絕大多數消費者遇到問題隻能求助於專業機構,被動接受對方給出的方案。維修平台和維修師傅們,指著這些套路賺錢,服務質量自然也難以保証,以至於換上翻新配件的消費者們在維修后頻繁出現閃屏、漏光、失靈等問題,不得不一遍遍返修,直到耐心耗完,直接換新。對一些O2O維修平台來說,本質仍不過是“小作坊”,充滿了混亂和狡黠。這種荒蠻與手機維修的百億市場顯然不相適應,也不該是主流,但遺憾的是,目前消費者知道得太少、選擇也太少。手機維修行業要走出混亂,一方面要靠“投訴-監管-修正”的外部力量,通過制定行業規范、加強亂象治理和處罰,將其拉入正軌﹔另一方面,還是要靠市場的進一步敞開和發育,充分利用互聯網的信息中介作用,讓配件來源可溯、人員資質可查、維修過程可監督,用透明的信息搭建消費者和服務者之間的信任橋梁——倘若市場還未長大就已變形,消費者和參與者都將是輸家。

小蔣隨想:說實在的,如果一件電子產品過了官方保修期不久就出故障,會讓消費者很尷尬——從性能上看,它還能用一段時間,有付費修理的價值。但是,找官方維修點,拆機費、零件費常常貴的令人咋舌。若是找第三方維修,價錢雖說便宜點,但換的零件是不是靠譜,會不會“翻車”,多數時候隻能“期望值別太高”。官方維修為何那麼貴?官方自然有其如意算盤——一來,維修被視為賺錢項,且不能少賺﹔二來,“倒逼”消費者換新。第三方維修歷來“水”深,配件的進貨源頭、維修人員的資質,很難說清,“低價=低質”仿佛成了“約定俗成”。市場狀況如此,消費者個體的質疑力量很有限、也很低效。對此,市場監管部門不能袖手旁觀。面對官方維修價格畸高,管理部門可否對其進行約談?從商業道德的角度,廠家有義務對自家產品(即便過保)予以維修,維修費不能“獅子大開口”,這是在維護消費者的權益,也是在確保市場公平。對於第三方維修,其宣稱的原廠配件來源、維修人員資質,須有相關証明。提倡資源再生,可以利用二手配件,但價格須與全新有別。如果使用“副廠”零件,當明確告知消費者。監管固然不能審視每一個修理個案,但有職責對維修平台的資質加以審核,同時降低消費者的投訴門檻,對典型欺詐予以“假一賠N”的處罰,以儆效尤。監管履職到位,某些人就難有空子鑽,相關行業就不會“跑偏”。

小蔣的話:大家好,我是小蔣 。國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鮮事。你評,我評,眾人評,百花齊放任君看。觀點 各有不同,角度各有側重,隻要我們尊重 客觀、理性公正。

(責編:段星宇、董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