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填報志願不能迷信輔導機構

■扶 青

2019年06月25日08:17  來源:南方日報
 
原標題:填報志願不能迷信輔導機構

隨著各地高考成績陸續公布,志願填報即將開始。近段時間,和焦慮的家長、迷茫的考生同時出現的,還有試圖趁機撈一筆的不法商家。據“新華視點”報道,當下高考志願填報輔導市場火熱,收費多在數千元至上萬元,甚至有高達5萬多元的“天價”套餐。

無論是打著“高科技”旗號,宣稱“大數據預測來幫您”的,還是頭頂內部人員幌子,號稱“頂級專家一對一輔導”的,家長和考生務必擦亮眼睛。每年高考志願填報前夕,各地教育考試院都會反復強調,沒有跟任何社會性機構或企業合作,各地對招生計劃、錄取結果等數據均已公開。按照這些信息,家長考生們通過往年錄取分數統計和平行志願錄取規則,也能預測高校調檔線與報考競爭程度之間的關系。所謂的“大數據填志願”,只是將各處的數據整合在一起,並沒有任何的信息增量,商家作出種種夸大宣傳,無非是營銷的伎倆。

每年類似新聞層出不窮,仍能說明不少問題。首先,要承認現有信息公開機制還不夠完善,資源整合還不夠有力。一些輔導機構能方便快捷查詢往年錄取數據,快速提供學校特色、優勢及專業學科、學校環境信息等,甚至可以實現“一鍵對比”,是值得借鑒的。相關方面應該考慮,是否可以建設統一數據庫,作為填報志願的參考?其次,許多機構無非是利用了考生及家長的“選擇焦慮”,特別是某些人的“投機心理”,選擇性地運用了某些話術。對這樣的現象,應該強化針對性的公共服務,廓清一些家長考生的疑問,使其正確認識填報志願的規則和常識。

需要強調的是,填報志願是件極其嚴肅而又私人的事情。說它嚴肅,是因為在哪裡讀書、選什麼專業,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人生走向。因此,要放在人生的長度上,將志願填報重視起來。說它私人,是因為高考志願歸根結底是學生自己的志願,而不是家長的志願,更不是專家的志願。過去,常有一些家長大包大攬,隻考慮怎樣不浪費分數,隻考慮大學排名和就業前景,而忽視了考生本人的興趣特點等,結果孩子發現就讀的專業不適合自己。

對那些自我認知不甚清楚,不善於做選擇的考生,每年總會有形形色色的填報指南。在這其中,筆者認同的一種指南是,首先考慮城市,其次選擇學校,最后才是專業。作出此種排序,並非因為學校和專業不重要,而是說在同等條件下,可以優先選擇資源優勢明顯的地理區位。其次,學校優於專業,是因為相對而言,學校的穩定性更高,而專業具有冷熱之分,常常隨形勢而變化。對於那些並非如此選擇的考生,依然要保持尊重,畢竟學到真知識才是長遠之道,隻要足夠優秀,無論在哪裡都能發光發熱。

(責編:段星宇、仝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