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願每個“兒童主任”都有慈母般的眼睛

王石川

2019年06月24日08:39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願每個“兒童主任”都有慈母般的眼睛

近日,民政部、教育部等10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服務體系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了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和兒童福利機構的職能定位,以及加強基層兒童工作隊伍建設的總體要求。“在村(居)一級設立‘兒童主任’,在鄉鎮(街道)一級設立‘兒童督導員’”,5月27日舉行的民政部新聞發布會上,民政部兒童福利司司長郭玉強介紹說。

無論是設立“兒童主任”,還是設立“兒童督導員”,對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都是重大利好。一方面是他們接地氣,具有“下沉”特質,可直接與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打交道。另一方面,擔任“兒童主任”或“兒童督導員”的人員有能力承擔好責任,比如“兒童主任”由村(居)民委員會委員、大學生村官或者專業社會工作者等人員擔任,優先安排村(居)民委員會女性委員擔任。女性委員有一定的專業能力,且能發揮情感細膩等優點,更讓人放心。

對於這一《意見》或可認為,在“兒童主任”慈母般的眼裡,每個留守兒童都應獲得完整的家的關愛。一方面,像“兒童主任”這樣的崗位離不了愛與責任,二者缺一不可﹔另一方面,每個留守兒童都需要制度性救濟,他們有權利像其他兒童那樣活得幸福而有尊嚴。從這個角度看,設立“兒童主任”“兒童督導員”是一個有創意又有良知的制度設計。

據統計,目前全國已經初步配備了鄉鎮和街道一級的“兒童督導員”4.5萬名,在村(居)這一級配備了“兒童主任”62萬名,且全部實名錄入到全國“兒童主任”“兒童督導員”信息系統中。從絕對人數看已經不少,但相對於數以百萬計的留守兒童,仍顯不足。據統計,目前全國農村尚有近700萬名留守兒童。平均一名“兒童主任”負責十來名留守兒童,恐怕心有余而力不足,何況他們還有較為復雜的本職工作要做。因此,要更好地發揮“兒童主任”的作用,需要更多人員參與。

有專家認為,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中,最難解決、最復雜的問題還是有效監護。應由家庭、社會包括學校、政府、司法機關介入,進一步明確相關的主體責任,比如家庭要發揮基礎作用,承擔首要責任﹔國家要為家庭提供支持,家裡非常貧困的應提供幫助。這是切中肯綮的務實之談。保護好留守兒童、困境兒童不是哪一個機構的責任,而是全社會的責任。但是一說到全社會的責任,又容易虛化,誰都有責任往往演變為誰都不盡全力負責任。

基於此,除了明確責任大小之外,更應該按責任大小落實責任,需要相關部門聯合發揮效力,不讓責任止於口頭或文件。正如相關部門負責人所稱,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和困境兒童保障涉及多個部門、多個方面,工作鏈條長,隻有加強協作配合,發揮政策合力和聯動效應,才能凝聚起強大合力。

無論是留守兒童還是困境兒童,他們都是國家的未來,呵護好他們的現在就是呵護國家的未來。也許未來某一天,留守兒童這一稱號終會變為特定的歷史名詞,但對兒童的關愛是永遠沒有止境的。

去年8月31日,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和困境兒童保障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提出,各地區各部門要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出發,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強烈的歷史使命感,積極推進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和困境兒童保障工作。如果相關部門都有履職盡責,“兒童主任”“兒童督導員”都能不負所望,那麼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就一定擁有可期許的明天。

(作者:王石川,系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評論員)

(責編:段星宇、仝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