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海外版雲中漫筆:讓網絡實名制真正落到實處

孫亞慧
2019年06月21日10:4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去年6月,幾則關於“賣茶女騙局”的新聞,曾在網絡上引發了廣泛關注。詐騙實施者在社交網絡上假扮為美麗動人的“賣茶姑娘”,先通過較長時間的聊天與受騙者建立信任,之后再以“外公生病”“茶庄裝修”等借口騙取對方錢財。其中,僅是在廣東惠州摧毀的一個詐騙團伙,就抓捕了犯罪嫌疑人近240名,凍結資金3200萬元。

  此后,“賣茶女套路”雖在網絡上變成了“段子”,但其施騙過程,實質是所謂“養號”團隊的不法行徑。

  2015年2月,國家網信辦發布了《互聯網用戶賬號名稱管理規定》,其中指出“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當按照‘后台實名、前台自願’的原則,要求互聯網信息服務使用者通過真實身份信息認証后注冊賬號。”

  在日趨嚴格的實名制要求下,不法分子為了獲得大量無法追溯背后真實用戶的網絡賬號,已形成一條分工明確的“養號”、惡意注冊黑色產業鏈。

  犯罪手法往往相似:手機“黑卡”卡商通過非正常渠道獲得大量手機卡,用於注冊賬號,之后再通過批量注冊設備通過網站平台驗証,獲得大量賬號。為了躲過相關平台對於“僵尸號”的判斷和封禁,“養號”團隊“應運而生”,目的就是為了“養活”違規賬號。

  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如今“養號”團隊的服務之“周全”實在令人“眼界大開”。系統可以讓新賬戶自動添加好友、發布狀態。下游“服務商”還可以提供相關銀行卡號甚至朋友圈內容。在一番“裝扮”之下,“假賬號”倒反而真的“活”了起來。

  網絡實名制的深入實施,能夠從源頭上掐斷“養號”黑色產業鏈。對於平台來說,需要從技術層面提高平台識別“假號”的能力,符合實名制的技術要求,切實履行好自身的監督責任。對個人用戶來說,也應保持警惕、提高自己對於騙局的辨別能力,不給不法分子可趁之機。對監管部門來說,應嚴厲打擊“黑賬戶”,守護網民的合法權益,做好全流程監管工作。與此同時,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也應跟上網絡違法犯罪手段和方式的新變化,真正做到“實名又實人”,為公眾創造一個風清氣正的互聯網使用環境,引導“實名制”真正落到實處。

(責編:段星宇、王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