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報:“和時間賽跑”的地震預警提示大有可為

2019年06月19日08:30  來源:北京青年報
 
原標題:“和時間賽跑”的地震預警提示大有可為

從全面的地震減災防災體系建設角度,應當清醒意識到,盡管地震預警提示具有一定的防災減災作用,但不能沖淡甚至代替其他方面的防災減災工作。在加強地震預警網絡建設的同時,要不斷強化針對社會公眾的地震防災減災教育,在城鄉建設發展過程中,嚴格執行有利於地震預防的相關土地使用規劃和建筑設計標准。

2019年6月17日22時55分,四川省宜賓市長寧縣(北緯28.34度,東經104.90度)發生6.0級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在地震發生時,宜賓、成都、重慶等多城區提前發出了地震預警提示。截至18日15時30分,此次地震因災死亡13人,受傷199人。

據報道,成都高新減災所與應急管理部門聯合建設的大陸地震預警網,通過電視、手機、專用地震預警終端等渠道,提前10秒向宜賓市預警,提前31秒向距震中124千米的貴州省畢節市預警,提前61秒向成都市預警。雖然隻有短短10秒鐘或幾十秒,但地震預警提示的作用不容小覷——叫醒家人、緊跑兩步、躲在床下,哪怕只是一彎腰、一個翻身,都會讓人們受到傷害的幾率降低。

時至今日,地震依然是難以預測的,但這並不意味著人類隻能坐以待斃。地震預警系統,打的就是時間差,和時間賽跑——利用地震發生后地震波傳播速度比電波慢的特點,在地震發生后迅速收集震中信號,在地震波到達前發出預警提示。在墨西哥和日本之后,如今我國也有了這樣的系統,而且一戰成名,的確令人振奮。

研究表明,如果在地震波到達時提前3秒收到預警提示,傷亡人數可降低14%﹔提前10秒,傷亡人數可降低39%﹔如果汶川地震發生時有預警,死亡人數可能會減少2萬至3萬。也就是說,越是大震,這套系統的作用就愈發凸顯﹔距離震中越遠,就越有時間避險。這也是為何日本地震頻發卻能將人身傷亡降低到很低的重要原因。

預警提示系統作用的大小,除了與本身的准確性、及時性有關,更取決於信息送達的成功率。以這次為例,雲南、四川等多個城市的居民都通過電視、大喇叭等方式收到了預警提示,完全有時間避險,但也要看到,不少人雖然聽到了倒計時警報,卻基本不明所以。可見預警提示系統還須進一步完善,一方面要加大普及和推廣,讓更多單位、小區可以及時接到信息﹔另一方面,優化信息傳達方式,如多種通知方式並用、預警內容言簡意賅、日常加大宣傳和演練等,盡可能將危險來臨的信息傳達到每一個人。

同時也要強調,對地震預警提示應有全面、科學、理性的認識,不宜簡單停留在感性直觀的“感動”“震撼”層面 。地震預警不是地震預報,兩者雖然隻有一字之差,卻有著本質的區別,不能隨意混為一談。預警提示是地震發生后,利用電磁波比地震波跑得快的原理,通過時間差對周邊地區發出的地震信息。對地震預警提示能產生的實際防災減災效果要理性審慎看待,既要充分重視、認真對待預警價值,又不宜過分夸大。如專家所說,地震中受災最重的是離震中半徑20公裡的地區,這些地區的人們最需要預警提示,但20公裡范圍內預警時間差非常短,對重災區的人們來說,這種預警提示有時沒有太大的意義。

進而言之,從全面的地震減災防災體系建設角度,應當清醒意識到,盡管地震預警提示具有一定的防災減災作用,但不能沖淡甚至代替其他方面的防災減災工作。在加強地震預警網絡建設的同時,要不斷強化針對社會公眾的地震防災減災教育,在城鄉建設發展過程中,嚴格執行有利於地震預防的相關土地使用規劃和建筑設計標准,等等。

地震屬於小概率偶發事件,一旦發生就可能帶來巨大的破壞和損害,這就要求日常必須做好防范預警准備,尤其要在細節上下功夫,如教會公眾不同情況下最科學的避險方法,面臨險境如何自救與求救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地震預警系統的功用,將地震造成的危害和損失降到最低。

(責編:段星宇、仝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