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治理者說:果斷“舍”,才能更好“得”

顧海東
2019年06月19日05:3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加減法做好了,生態問題才能解決,轉型升級才有空間,高質量發展才能甩掉舊包袱、蓄積新動能

  

  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如何相輔相成?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如何相得益彰?經過兩年來整治“散亂污”企業的實踐,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進行了一些探索,並取得了一些成效:一個小小的市轄區,兩年時間累計淘汰整治“散亂污”企業(作坊)11300家,在生態得到很大改善的同時,經濟發展並未落后,2018年一般預算收入增幅達20.6%。

  前些年,相城區以村級經濟為重,低小散企業廣布,“散亂污”作坊集聚,使得這裡不僅成了蘇州市轄區中的生態窪地,也成了經濟發展的窪地。這幾年,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引下,相城區自覺踐行新發展理念,在鏟除生態環境“黑尾巴”的同時騰挪出發展新空間,以生態文明建設助推高質量發展。

  沉疴下猛藥,治污出重拳。相城區在破解環境整治和經濟發展的矛盾時,做好了“加減法”——在騰退舊動能、破解無效供給上做“減法”,在培育新動能、壯大新興產業上做“加法”。2017年以來,累計淘汰重污染企業1083家,關停比例超86%,總量和關停率均為蘇州第一。與原來鋪攤子式的發展方式不同,相城區在這片生態寶地上重構現代產業體系。近兩年,相城區引進紫光雲引擎、新鬆機器人、京東智谷等一批企業﹔集聚大數據企業358家、工業互聯網企業69家﹔入駐科技金融基金121隻、總規模超1100億元。加減法做好了,生態問題才能解決,轉型升級才有空間。一加一減,為相城區高質量發展甩掉了舊包袱,蓄積了新動能。

  環境整治離不開民心支持。生態環境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民生福祉,是人民美好生活的基石。環境問題解決了,工作更會得到群眾的信任和支持。相城區成立區、鎮、村(社區)三級專項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嚴抓責任落實,嚴格督查考核,嚴肅干部問責。通過引入專家評估和群眾評價,推動巡察整改見底見效。廣泛宣傳引導,凝聚民心、集中民智、匯集民力,讓每個人都成為環境整治的參與者、推動者、監督者。

  環境整治也是長期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持續給力。相城區建立健全長效管理機制,制定嚴防“散亂污”企業淘汰整治反彈回潮等22個規范性文件﹔實行村(社區)集體經營性資產集中經營管理﹔定期進行“污染企業衛星定位甄別”。

  通過將生態治理充分融入服務經濟發展大局,破立並舉,相城區初步構建起了以新興產業為引領的環境友好型產業體系。2018年,相城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74.4%,提高9.7個百分點﹔環境信訪總量下降20%,生態文明建設群眾滿意度達88.6%。生態治理進一步釋放了發展空間,經濟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2018年,相城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首次突破百億元,達108.5億元。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56%。正是因為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生態窪地、經濟窪地成為生態濕地、經濟高地。

  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是經濟增長從“量變”轉到“質變”,不能再走鋪攤子上項目、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老路。相城區的實踐說明:隻有果斷“舍”,才能更好“得”,才能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之路。

  (作者為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委書記) 


  《 人民日報 》( 2019年06月19日 05 版)

(責編:白宇、王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