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快評:“邊募捐邊炫富”,輕飄飄退款就行了?

李鬆林

2019年06月18日19:50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日前,杭州一女子稱父親患有胃癌,眾籌20萬元,但之后卻在網上炫富,被質疑“詐捐”。對此,募捐平台回應稱,籌款人同意將已籌得的8547元退還,目前退款正在辦理中。 此事該到此結束嗎?

近年來各種網絡募捐平台迅速成長,指尖傳遞善意已成為公共生活的一種常態。然而,在提升扶困救急效率的同時,網絡募捐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諸如發起人主體資格模糊、求助信息真實性難以辨別、愛心善款的使用和管理不透明等,屢屢為輿論所詬病。此前曾有多起虛假募捐事件被曝光,不僅直接傷害了社會愛心,擊穿了社會善意,同時也容易讓獻愛心者“十年怕井繩”。

幫助別人是快樂的。人們愛心的獻出,往往是希望善心善用,能夠幫助到那些確實需要幫助的人。對於“確實需要幫助”的情況,通常會被自然地理解為存在超出其自身承受能力並依靠其自身能力根本無法解決的難處。對於此次被質疑為“詐捐”的事件來說,真正刺痛網友的是,該女子把其本該承擔的並且能夠承擔的責任輕易地甩給了獻愛心者。盡管其父患病令人同情,但在網友眼裡,這種情況卻不屬於“確實需要幫助”,反而是在惡意利用善心。這種“邊募捐邊炫富”的行為可謂是給了熱心網友一記“暴擊”。

因此,是時候檢視當前互聯網募捐存在的一些問題了。

對於網上募捐過程中故意編造虛假求助信息、刻意夸大病情的人,法律和有關部門應當提升其造假成本,進一步保障好網絡募捐的真實性、嚴肅性和公益性。就如一些網友所建議的,對於類似騙捐、詐捐的行為,或許可以進一步追究其欺詐行為,而不能只是輕飄飄退款了事。退一步來說,即使暫時夠不上觸犯法律,相關網絡募捐平台也可以考慮設立“信用分”或者“黑名單”制度,給予其一定處罰,以維護好社會良善和網絡募捐生態。

面對當前魚龍混雜的網絡求助信息,各募捐平台也應當與時俱進,及時轉變思維、升級技術,承擔起更准確、高效、全鏈條的審核和監管責任。特別是建立科學動態的善款使用和監督機制。需知,讓每一位求助者及時地獲得有效幫助,是互利網募捐平台存在的最大意義和最終目的。至於推廣平台、積累口碑、獲取更多曝光流量等等,應該退居其次。九尺之台始於壘土,其實,隻要一個平台盡到了嚴格的把關審核和監督義務,確保募捐的真實性,確保善款善用,確保捐贈人看到自己的愛心果實,其口碑形象和影響力自然會深入人心。

讓求助者得到更有力的支持,讓善行的火種傳播得更遠。當前,相對於社會求助的強勁需求,網絡募捐總體還處於初步成長發展的階段,出現一些“成長的煩惱”或在所難免。然而,對某些多發現象和網友詬病的典型問題,及時查漏補缺、亡羊補牢,卻是完全應該做到且迫在眉睫的。畢竟,社會善意和網絡募捐,經不起這樣的“炫富”一再折騰。

(責編:尹深、付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