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大家手筆:越研究越自信

徐大同
2019年06月10日04:4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70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富起來走向強起來。我不僅有幸見証了這段歷史,還作為一名政治學研究者、教學者參與其中,與新中國一起成長,在改革開放中進步。在這個過程中,我有不少切身體會,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政治學研究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立足中國實際,為解決中國自己的問題作研究。

  我經歷了舊中國的積貧積弱,也見証了新中國發展富強的過程,感受到中華民族昂首邁向復興的鏗鏘步伐。我認為,中華民族的面貌能夠煥然一新,最根本的就是有了中國共產黨這個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領導。因而,我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愈加堅定。

  治學是一件大事,需要具備諸多條件和要素,既要有高尚道德情操,又要有淵博的學識、嚴謹的態度、合作的精神,而最關鍵的是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這是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區別於其他哲學社會科學的根本標志。從事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教學和研究,會遇到很多敏感問題,這些問題回避不了,我們應該正視它、研究它,但在研究和教學過程中不能偏離馬克思主義方向。要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並將其轉化為清醒的理論自覺、堅定的政治信念、科學的思維方法。

  為中國研究西方,這是我在教和學過程中的一個深刻體會。早年跟老師學習的時候,不少老一代學者在治學中就非常重視結合中國實際,還特別重視研究中國傳統文化,這種精神也深刻影響了我。作為一名中國學者,研究西方政治思想不能不了解、研究我們自己的政治思想。因為我們學術研究的目的是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不了解自己國家的文化和國情是做不好的。我在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教學過程中,十分重視對中國政治思想史的學習和研究。越是把對西方政治思想的思考同中國具體實際聯系起來,就越能發現中國的偉大,對自己的文化就越是充滿自信。現在,青年一代學者更有條件和能力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正確認識中國政治文化傳統,准確把握人類政治文明成果。

  學術研究需要有心人。對中國和西方政治思想的比較研究,也要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有針對性地進行。經過多年積累,我國學者對西方政治思想不再以“通史式”研究為主,而是更加突出國別、流派、人物或觀點等專題研究,這有利於對西方政治思想發展的規律、特點、思想內容和價值形成更深刻的認識,構建適合中國需要的西方政治思想史學科。一方面應看到,在不同歷史發展階段,西方政治思想家曾提出一些有價值的思想和主張。特別是近代以來,他們結合各自國家和所處時代的實際情況,提出過一些有益的看法和見解,值得我們參考。另一方面也應注意,參考是有原則的,這個原則就是從我國國情出發、為我所用。我們不是為了研究而研究,而是為了中國而研究,不能掉進西方學者的窠臼裡出不來。

  我特別喜歡“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這句詩文,把“從頭越”作為自己的座右銘。我這一生,從早期的華北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到北京大學再到天津師范大學,每一次轉變都有機緣巧合,也映射出國家進步、時代變遷的光影。無論做學問還是做人,都要堅定理想信念,不斷努力奮斗,不停超越自我,哪怕雄關如鐵,也要邁步從頭越。

  (作者為天津師范大學資深教授。本文由天津師范大學佟德志教授整理)


  《 人民日報 》( 2019年06月10日 09 版)

(責編:岳弘彬、董曉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