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說道:“海綿寶寶”,讓城市更有彈性

季覺蘇
2019年06月06日09:4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海綿城市建設,需要扭轉城市建設思路,因地制宜,通過既實惠又接地氣的方法,實現不錯的效果

  

  最近這段時間,不管是南方還是北方,不少地方都在下大雨,有人擔心會不會重現城市“看海”的狀況。前不久,福建廈門就經歷了超強降雨,可是廈門“海綿城市”試點建設的幾個核心區域,鋪著透水磚的人行道很快就干了,建設效果顯現。

  “海綿城市”顧名思義,就是讓城市像海綿一樣,在適應自然變化方面充滿“彈性”。具體做法是通過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充分發揮建筑、道路和綠地、水系等系統對雨水的吸納、蓄滲和緩釋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徑流,實現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淨化的城市發展方式。

  可能很多人覺得海綿城市是一個整體工程,對於很多發展相對成熟的城市來說,重構雨水徑流系統成本過高。其實,轉變一下思路,因地制宜進行改造,效果也會很好。

  比如,從一些小項目開始著手,由點及面、區域化推進,就像在城市各個角落構造了一個個“海綿寶寶”。這些“海綿寶寶”雖小,但聚少成多,也能發揮大作用。今年,浙江杭州計劃在城市新增100個“海綿寶寶”,因地制宜設置了植草溝、下凹綠地等設施,創建自然匯水區、形成自然起伏的地形,讓這些區域的降雨排入附近的公園濕地、景觀湖等,給市政雨水系統的水量減負。

  對於已有的排水溝,巧用心思也可以構造一個“海綿寶寶”。廈門在對一段路的改造中,保留了原有的排水溝,只是將原來不透水的青磚石瓦人行道改成了透水磚自行車道,把路邊雜亂無章的灌木叢改造成雨水花園,就很好地解決了水的行泄通道問題。

  “海綿寶寶”還可以很接地氣。湖南常德市在河流沿岸種植了蘆葦、菖蒲、美人蕉等植物,保留幾分野趣的同時,還實現了雨水的自然淨化。

  其實,海綿城市建設並不一定都需要高額的成本和高大上的技術,有時候,扭轉一下城市建設思路,因地制宜,多考慮一些細節,就可以通過既實惠又接地氣的方法實現不錯的效果。


  《 人民日報 》( 2019年06月06日 14 版)

(責編:段星宇、董曉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