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換個馬甲漲11倍,藥價豈能任性

高路

2019年06月04日09:02  來源:錢江晚報
 
原標題:換個馬甲漲11倍,藥價豈能任性

據《工人日報》報道,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的必備急救藥——硝酸甘油,最近一段時間裡接連暴漲,從過去的100片16元,到如今15片25.7元,每片漲價近11倍。

短時間裡這麼驚人的漲幅,莫非有什麼特殊原因?記者找到國內最大的生產商——北京益民藥業公司,了解之后發現原因隻有一個,換包裝了,原先100片一瓶,現在改成15片一瓶了。

為什麼換包裝,是因為開了瓶以后有保質期,100片一瓶很多都浪費了,改少以后不浪費了。而為什麼換個包裝就漲價,對方解釋,過去定價過低。如今漲價,一方面是換了新包裝,過去100片生產是單獨定制的機器自動生產線,現在換新包裝后,過去的生產線用不了了,改成了手工包裝,所以生產效率也受到影響。“過去100片包裝大概一周能生產3批,現在改了新包裝后,1個月生產1批,所以整個包裝成本和工時也都增加了。”

整件事情有很多荒唐之處,首先自然是價格。換包裝換生產線,增加成本是必然的,售價上有所變動,也可以理解,現在人工成本又比較高,不能要求藥品不漲價,但這麼個漲法,就不是所謂增加成本能解釋的,而是一種惡性漲法,是對患者的一種直接傷害,非常之粗暴。

別的企業換生產線是讓生產效率更高,益民恰恰相反,而且低得不隻一丁點,益民是怎麼管理企業的?既然知道換生產線會造成效率大降,就該作出相應的處置,有所准備,而不能任由被動發生,這是對患者的不負責任也是對企業社會責任的背棄。藥企有責任維護價格的基本穩定,何況益民藥業號稱佔據全國該產品70%的市場。因生產效率下降少生產那麼多藥品,由誰來填補,益民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能力有多大,責任就有多大,這樣一家在業內有決定性影響、在市場有決定性作用的企業,怎麼能任性地說漲就漲,說少生產就少生產呢?如今,市場上價格暴漲,還經常斷貨,買不到藥,責任由誰來背?

問題出在市場上,答案也在市場裡。藥品市場本身就有比較高的准入門檻,哪怕是一般藥品,新進企業要想獲得生產資格、獲得相關資質,需要經過嚴格認証,時間短不了。生產出來想進入市場進入醫保又需要比較長的周期。缺少足夠多的后來者,所以,市場競爭法則有時候會失靈。這就導致藥品有時呈現一種非理性的狀態,同樣的藥價格相差懸殊,同樣的藥不同的包裝價格相差懸殊。換個馬甲就漲價的事不是一兩回了,已經成為藥企淘汰低價藥的一種慣用手法。顯然,這些都給了益民說漲就漲讓市場被動接受的底氣。

這件事立了一個壞榜樣,如果靠換換包裝,換換名字就能把老藥弄得跟新藥一樣,就能賣出天與地差別的價格,那還有誰願意創新呢?都來投機取巧好了。如果大家都以自己的市場地位說事,那麼壟斷企業是不是可以把價格抬到天上去,市場份額高的企業就可以為所欲為,那麼誰來照顧民生呢?

(責編:段星宇、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