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評論員觀察:更深拓展中國經濟發展新空間

周人杰
2019年06月04日04:5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用好高質量發展的動力之源,用好區域戰略的暢通之源,更深拓展中國經濟的發展新空間,進一步增強中國經濟發展的信心和底氣

  

  日前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八次會議強調,衡量改革的有效性要從國家改革發展全局出發,既看單項改革執行落實情況,也從戰略層面統籌考慮相關制度的集成效果。在不久前召開的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在很多省區市都有疊加效應”,要求各省立足省情、搶抓機遇,“左右逢源”。從戰略全局把握改革的“集成效果”,從空間布局用好發展的“疊加效應”,宏觀上統籌兼顧、綜合平衡,中觀上因勢利導、精准施策,有利於我們更加從容地應對國內外各種重大風險挑戰,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各地各部門重要的經濟工作方法論。

  相對於“單兵突進”,制度的“集成效果”有利於改革朝著縱深推進,形成合力破難題、解新題。以普惠性幼兒園的建設為例,民辦園所對改革的配合意願不強,主要擔心的是投資收益下降。對此,如果僅靠補貼恐怕效果有限。隻有讓物價部門厘定收費標准、讓規劃部門明確土地性質,同步協調租金、設備、人員的編制與培訓等,使得民營資本“有得賺”、普通群眾“上得起”、政府監管“跟得上”,普惠二字才真正立得住。其他諸如醫療健康、文化旅游、社區養老等面臨的復雜局面,同樣需要結構化系統化的集成攻堅。

  相對於“分兵把守”,戰略的“疊加效應”有利於用好政策紅利,讓新發展理念落地生根。以湖北省為例,有長江經濟帶黃金水道的依托,要把搞大保護、“綠滿荊楚”放在首位,又是中部地區崛起的支點,也離不開創新驅動、提質增效。有破有立,就不能簡單把高污染企業一關了之,而要通過“關改搬轉”等一系列辦法促其重生,實現“含綠量”與“含金量”的共同提高。其實,無論東部率先發展、西部大開發、東北全面振興、中部地區崛起,還是京津冀、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等地區發展,都可能存在雙重或多重的政策疊加,都需要治理者因地制宜、統籌謀劃。

  縱橫當有凌雲筆。追求改革的“集成效果”、實現發展的“疊加效應”,關鍵辦法是善於在具體工作中“左右逢源”——這個“逢源”不是投機取巧的招數,而是要用好高質量發展的動力之源,用好區域戰略的暢通之源,更深拓展中國經濟的發展新空間,進一步增強中國經濟發展的信心和底氣。激活動力之源,必須緊緊扣住高質量發展的根本要求,健全各類經濟政策協調機制,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疏浚暢通之源,必須努力完成區域發展戰略的具體部署落實,統籌全局、整體推進,結合實際、突出重點,各安其位、各負其責。歸結起來,就是要求各級領導干部掌握“轉盤子”的藝術,把制度的優勢轉化為發展的勝勢。

  應當看到,集成、疊加都需要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體制機制確認下來。當前,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就要秉持“止於至善”的決心破解發展的不平衡,運用“左右逢源”的策略應對發展的不充分,這離不開宏觀調控體系的完善。隨著改革開放以來歷次調控的經驗累積,尤其是黨的十八大后區間調控、定向調控、相機調控、調控與改革並舉、發力供給側等創新,使得目標與政策、協調、監督考評、保障等具備了體系化、機制化的現實條件。正因此,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八次會議審議通過的《關於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的指導意見》,成為我們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短期和長期、國內和國際關系的重要制度保障。

  統籌謀劃好“集成效果”與“疊加效應”,有序協調好各項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在防范化解重大矛盾和突出問題上出實招硬招,我們定能增強應對挑戰、抵御風險能力,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以更高水平的宏觀調控實現中國經濟更高質量的平穩健康發展。


  《 人民日報 》( 2019年06月04日 05 版)

(責編:袁勃、王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