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老年人搶公交”假象折射偏見

木須虫

2019年06月03日08:45  來源:齊魯晚報
 
原標題:“老年人搶公交”假象折射偏見

日前,一條刷爆南京人朋友圈的“南京早高峰禁刷老年卡”的消息最終被証實為誤傳,可見公眾對老年人早高峰免費乘公交的負面印象之深。不過,北京市推行了兩年多的“北京通—養老助殘卡”形成的數億條大數據顯示,老年人免費乘坐公交車不僅未對年輕人通勤高峰產生壓力,反而有效補充了通勤低谷期的公交運力。

北京市養老助殘卡推行以來形成了兩三億條數據,這些數據的統計顯示,老年人刷卡量僅佔全市上車刷卡總量的10%左右,老年人免費乘坐公交車的高峰時間為每天的9點30分至10點30分之間,非工作日的乘車高峰為10點到11點。可見,老年人的出行並沒有增加交通的負擔,而且其出行高峰正好錯開了早高峰時段。統計數據顯然與一直以來年輕人對老年人“搶公交”的感覺有很大出入,無疑是對社會之於老年人早高峰免費乘公交負面印象的理性澄清。

數據統計是基於出行時段分布得出主要規律的結論,並不表明老年人早高峰乘公交現象不存在,相反也佔有一定的比例,不過不是老年人公交出行的普遍選擇,這也恰恰說明老年人總體是理性的,並沒有一窩蜂同年輕人去“搶”。

當然,有關老年人“搶公交”,並不是人們數據統計理性缺失,一個“搶”潛含的邏輯是老年人行為的非合理性,折射出年輕群體的傲慢與偏見。事實上,就乘坐公交來說,老年人與年輕人的權利是平等的,沒有誰優先之說。只是在社會資源供給緊張的語境下,才會衍生出分配先后順序的矛盾,進而有了輕重比較的區別。反過來講埋怨老年人“搶公交”,又何嘗不是年輕群體在“搶公交”?但輿論往往都會傾向於支持年輕人。

這是因為在很多人看來,老年人都是閑人,不再創造社會價值,有意無意將老年人視為社會資源的“佔用者”,乃至“麻煩”的制造者。因此,將老年人打上“搶”的烙印遠不止於乘公交,像老年人與年輕人“搶場地”“搶道路”“搶公園”之類的新聞,經常見諸報端。

其實,應當理性地看到,能否創造社會價值,並不是決定權利平等的尺度。恰恰相反,老年人往往因為不能創造社會價值,在社會地位處於邊緣化,更需要得到其他群體心理上的包容與尊重,這是社會優待老年人的文明要義所在。這樣的誤解必須要消除,老年人應當受到積極看待,多一些理解與包容,少一些偏見與歧視。

至於“搶”背后折射出社會資源供給的矛盾,更需要公共管理層面加大投入,增加供給,實施精細化管理,優化供給結構和供給效率,積極緩解社會資源分配的矛盾,減少對社會心理的影響。此外,老年人也應當積極參與社會生活,老有所為,為社會做貢獻,釋放更多正能量,體現更大的社會價值,贏得更充分的尊重,主動去消除來自社會的偏見。

(責編:段星宇、董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