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日報:“AI”種田讓農民“洗腳上田”

練洪洋

2019年05月24日08:55  來源:廣州日報
 
原標題:“AI”種田讓農民“洗腳上田”

5月22日,浙江瑞安市曹村鎮東岙村村民陳紹吉坐在電腦前點點鼠標,短短幾分鐘,就完成了50畝水稻的“巡田”。浙江瑞安以生態水稻種植為基礎,以人工智能科技為手段,結合大數據、雲計算、5G應用等現代科技為農業賦能,助力鄉村振興。

AI是一雙翻雲覆雨手,有化腐朽為神奇之魔力,什麼行業沾上TA之后都可能帶來革命性改變。數千年來,農業都是“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產業,遇上AI之后,一切都改變了,農民也可以“洗腳上田”、在空調房裡“種田”了。老一輩農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今天化為現實。

智能農業,浙江瑞安市曹村鎮東岙村並非是第一個“吃螃蟹者”。去年,荷蘭瓦格靈根大學舉行了國際人工智能種菜大賽,國內某企業就以第一名的成績,獲得了人工智能種黃瓜大獎——在64平方米的溫室內,種出了6992斤大黃瓜。智慧農業效率之高,哪怕經驗豐富的種田好手也不得不折服。以施肥為例,無人機施肥不但擁有均勻性高、適用於任何地形、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肥料使用等優點,還極大地提高了施肥效率,無人機施肥效率是人工的20倍。

傳統農業的“苦、窮、臟”——勞動強度大、環境差、收益低,讓許多農村新生代視為畏途,寧願進廠打工也不願意接過父輩的鋤頭,導致農民老齡化日益嚴重。智慧農業顛覆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傳統農業耕作方式,也刷新了農民的職業形象,讓農民也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這對於吸引外部人才進入、農村青年回流,解決農業發展人才不足、緩解農村“空心化”之痛都大有裨益。智慧農業為農業賦能——提高生產效率、增加農民收益,從而助力農業發展、鄉村振興。“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智慧農業大有可為。

要問對智慧農業還有什麼憂慮,我有兩點:一是,告別“手工時代”的智慧農業,會不會加重對化學品的依賴?傳統農業生產過程,有些依靠人力完成,譬如施用有機肥、人工除草、生物滅虫等,效率雖然低些,但比較環保、安全,智慧農業能否做得到?二是,智慧農業會不會對農產品品質有所損害?傳統耕作方式,依照季節種植,順應農作物生長規律,所以品質較有保障,用老百姓的話來說就是“好吃”,智慧農業能否做得到?時至今日,人們對農產品的需求早就告別了果腹充飢階段,安全、品質越來越被看重,智慧農業也要順應這一變化。 

(責編:段星宇、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