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暖聞熱評·擇一事 終一生①

人民日報暖聞熱評:以敬畏心做摯愛事

李洪興
2019年05月22日05:3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人的一生如何過得有意義?奮進還是怠惰,不同選擇決定了不同的人生價值。隻有奮斗的人生才稱得上幸福的人生。在很多領域,有很多人以自己的方式詮釋著奮斗的意義,他們擇一事、終一生,取得非凡成就。今天起,本欄目開設“擇一事 終一生”系列,聚焦那些一輩子做好一件事的人,從中汲取前進的精神力量。

  ——編  者  

  

  【人物】情牽漢字的王寧

  【故事】1936年出生的王寧是我國著名的語言文字學家。她從《說文解字》中發掘出“小篆構形系統”,創建了“漢字構形學”與“書寫漢字學”﹔在漢字標准化、規范化方面貢獻突出,領銜研制了《通用規范漢字表》……年過八十,她依然奮斗在中國傳統語言文字學教學和科研工作第一線。

  【點評】

  一橫一豎、一撇一捺組成的漢字,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中華文明的“根”。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符號,漢字承載著歷史、代表了文明,是華夏兒女寶貴的文化財富,格外需要一份敬畏心。

  對漢字的熱愛與敬畏,是王寧教授畢生的追求。自從大學就讀中文系,與漢字研究結緣,在六十載歲月裡,她與漢語言文字學始終沒有分開。教學生、做研究、搞普及、參與農村掃盲……與漢字教學研究普及有關的工作中,總能看到王寧的身影。正是因為熱愛,每當有人提及對漢字的疑惑時,她解疑釋惑就如同“沉浸在激情當中”﹔也是因為敬畏,她從當年識字班的老人們等待郵遞員送《人民日報》來的場景中,看到了人們對文字的渴望。

  的確,有了一份敬畏心,才能把摯愛的工作當成一生的事業。每當王寧教授遇到他人對漢字的誤解或錯用時,她都耐心講解漢字的歷史流變和審美特點,希望人們“重新拾回對漢字的熱愛和敬畏”。正因如此,在去國家圖書館主講《漢字與中華文化》前,她經歷了很多個不眠之夜,用兩個多月時間錄制了10講內容。這份“文化大餐”,讓更多人在深入淺出中體悟到了漢字之美。

  這份敬畏心還在於,王寧始終秉持跟上時代的理念。正如她說,“我對漢字感情很深,特別關注漢字的命運。”為此,她在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借助計算機等手段,讓傳統語言文字學與現代接軌,讓現代人都能領悟中國語言文字中真正的意蘊。隻有讓更多人全面、准確地了解漢字,才能真心熱愛並敬畏文字,傳統文化也才更容易走向現代、葆有生機。

  有人說,擁有敬畏之心,世界才會向人們呈現出它的無限可能。對於漢字,王寧教授始終敬畏並熱忱地從事了一輩子研究,本身就令人崇敬。對於我們每個人從事的工作,保持一顆敬畏心,也一定能翻越一座座高山,看到最美的風景。


  《 人民日報 》( 2019年05月22日 09 版)

(責編:白宇、王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