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一線視角:把心思花在實功實效上

張志鋒
2019年05月17日04:4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惠民好事怎麼會變成擾民煩事?記者在採訪中就碰到這樣一個典型案例:某地扶貧考核過於看重報表和數字,基層扶貧干部三天兩頭找群眾核實情況,主要精力都用在填表格寫材料、合影拍照上傳打卡,用於真扶貧的時間和精力反而少了。搞“數字脫貧”,做表面文章,群眾反感這些“花式扶貧”,經常躲著不見面。

  諸如此類給干部添負擔、給群眾添麻煩的形式主義考核督查,在基層確有存在。比如痕跡管理重“痕”不重“績”,“責任狀”滿天飛,“完不成全員扣獎金”。片面考核督查、動輒簽“軍令狀”、盲目隨意問責等問題,看似雷厲風行、狠抓落實,實則是不解決實際問題的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中辦印發《關於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的通知》,明確將2019年作為“基層減負年”,為基層減負、為實干撐腰的導向讓廣大基層干部倍感振奮。

  剖析形式主義考核督導的問題,庸俗的政績觀是重要誘因。一些人片面理解“負責”,隻對上負責不對下負責,傳達精神、執行政策表面轟轟烈烈,實則不走心、不過腦。有的領導干部片面追求短期效益,隻盯那些時間短、見效快、看得見的工程,追求立竿見影的“顯績”,對下級開展工作層層加碼,即便做不到也要追求“效果”。由此造成的落實難題、問責壓力,成了基層干部的一種負擔。解決形式主義考核督導中的問題,要把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統一起來,樹立正確的政績觀、責任觀。

  建立科學完備的干部考核體系,營造以實干看人、憑實績取人的選人用人環境,是克服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有效的指揮棒。考核應側重給予基層黨員干部和廣大群眾更多發言權,多看看基層的評價,多聽聽群眾的心聲。考核內容也應更新,既考實顯績,更考准潛績,以發展的眼光對待潛績,以全面的眼光衡量顯績。在當前環境下,不妨給潛績以更多權重,盡快樹立唯實、務實的導向。不讓討巧者取巧,不讓辛苦者心苦。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圖一時之利、不逞一時之能,把心思花在實功實效、愛民惠民上,這應該成為任何工作抓落實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唯有如此,黨員干部才能把自身“存在感”,轉化為群眾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廣西柳州是工業城市,流經市區的柳江一度成了“納污河”。近些年柳州的決策者痛下決心建設污水收集、處理系統,全面治污終於使一江碧水重現。一位領導干部說:“我們投入巨資治污,做的都是‘隱蔽工程’,是看不見的,但老百姓有獲得感!”其實,隻要是用心去做,群眾就一定會看得見,一定會從內心由衷點贊。

  脫貧攻堅工作要實打實干,一切工作都要落實到為貧困群眾解決實際問題上。少搞形式上的東西,多做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讓群眾嘗到甜頭,共產黨人的“金字招牌”一定會閃閃發亮。

  (作者為本報地方部記者)  


  《 人民日報 》( 2019年05月17日 09 版)

(責編:岳弘彬、王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