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務清單”式育德,讓勞動成為一種習慣

欣雨

2019年05月07日16:48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五一小長假期間,樹德小學有一份特別制定的“家務清單”,鼓勵學生在家庭尋找服務的小崗位,主動參與家務勞動,學會一些勞動的技能技巧。學校將這份家務清單”印在作業本的首頁,在作業本的最后一頁印有“家務完成情況”評價表,由學生家長填寫。(5月6日《焦作日報》)

“德智體美勞”一直是社會教育離不開的根本。一個人才的本身,是必須要具備“德”這一因素的。何況人才和“德”對於社會的關系是以“德”而定。學校可以布置這樣一份特殊的家庭作業,在如今應試教育的背景下是很值得稱贊的舉動。孩子踴躍參與勞動,以家庭為單位尋找適合自己的“小崗位”,用勞動換取評價表上的優秀成績。這是讓孩子從寓教於樂中培養習慣,從光榮勞動中培育德行的好機會。

一些父母與孩子包辦式的生活方式已經顯現出弊端, 角色的過多替代導致了孩子一旦離開父母就會成為行動上的“巨嬰”, 生活無法自理。大包大攬讓孩子逐漸失去了接觸勞動的機會,在家有父母,在校有老師,一切家務被家長安排的妥妥當當,勞動在學習面前通通讓步。沒有勞動又何來認知?沒有認知又怎能體會到勞動最光榮,奮斗最幸福的快感。甚至一些家長去雇佣清潔工為孩子做班級勞動打掃衛生,這樣的行為在阻礙孩子感受勞動所帶來的“獲得感”的同時也對良好品德品格的養成毫無益處。久而久之孩子可能變得投機、不願吃苦耐勞、太過於計較個人得失。

列清單、做任務式的家庭作業讓家校密切結合,在提高技能學習能效性的同時也讓勞動成為了必修課 。學校將家務清單印刷在作業本的首頁,並在作業記錄后面上印制了“家務完成情況”評價表,其作用就是便於學校與家長的引導、考核和監督。從這一點上講,特殊的家庭作業是給惰性做了減法,給勤勞做了加法。隻有提高家長與孩子的主觀能動性,才能真正將勞動落到實處。所以無論孩子是以角色扮演的形式還是“一比一”的游戲方式都是在用實踐進行思想品德的培育,勞動習慣的培養。

就切實加強勞動教育、提高廣大中小學生的勞動素養,促進良好勞動習慣的形成等問題上,教育主管部門也曾多次發文。日前還公布了關於2019年的工作要點,將 “增強育德針對性實效性”“大力加強勞動教育”等作為了重要的目標任務,可見勞動的重要性不言自喻,“家務清單”式的育德,有必要借鑒與推廣。

(責編: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