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報:中國發展跨國高等教育前景可期

王輝耀

2019年05月05日08:14  來源:北京青年報
 
原標題:中國發展跨國高等教育前景可期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的高等教育和留學教育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為中國改革開放奠定了重要的人才基礎。隨著全球化新時期的到來,隨著中國對外開放程度不斷加深,中國在全球舞台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需要培養更多具有全球化視野的人才。為此中國教育需要進一步走向國際化,推動跨國高等教育發展,是中國教育走向國際化的重要路徑。

跨國高等教育是教育國際化的必然產物,是國家培養國際化人才的一個重要方向。跨國高等教育表現為多種形式,主要包括授權辦學、項目合作、建立分校、海外學校等,中國跨國高等教育的主要形式是“中外合作辦學”。

2003年《中外合作辦學條例》實施以來,中國跨國高等教育迎來良好機遇。近年來,中國一躍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並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在全球治理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世界對中國的關注越來越多,中國跨國高等教育發展明顯提速。在中外合作辦學方面,清華大學蘇世民學院、江蘇昆山杜克大學和浙江寧波諾丁漢大學做出了積極有益的探索。

今年3月,習近平主席在北京會見哈佛大學校長巴科時提出,我們將擴大教育對外開放,加強同世界各國的交流互鑒,共同推動教育事業發展。中國發展跨國高等教育,符合“擴大教育對外開放,加強同世界各國的交流互鑒”的精神,是中國教育領域擴大開放的生動見証。

中國發展跨國高等教育具有突出的優勢。跨國高等教育以更本地化的方式在中國培養國際化人才,不僅有符合中國本地學生特點的教育方式,還兼具國際化的教育理念。在這一背景下,從全世界招收優秀學生,在教學和學習中增強國際視野,使畢業生擁有豐富技能和較高智力的發展目標,學生可以學到中國的傳統文化,也能更多地從國際化的視野來應對未來的全球化問題,為未來中國培養更多立足中國、具有全球視野的國際化人才。

跨國高等教育有助促進國際交流。日前,全球化智庫(CCG)邀請美國杜克大學校長文森特·普萊斯發表題為《超越國界的高等教育模式及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學創新》的專場演講。據普萊斯介紹,目前江蘇昆山杜克大學一年級班有175名來自中國的學生,有80多名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大約一半的國際學生來自美國,預計明年將有225名左右來自中國的學生和100名國際學生。來自國內外的學生在中國的國際化大學學習,將使國際學生更加了解中國,也使中國學生更加了解世界,對於促進中外尤其是中美之間未來的交流合作有著深遠影響。

跨國高等教育有助促進中國教育更加開放。跨國高等教育是對中國傳統教育國際化的延伸,對中國高等教育模式和高等教育格局改革有著重要的助推作用。近日公布的2019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亞洲大學排行榜上,清華大學排名第一,這與清華大學過去3年在全球招收國際化學生,進行國際化教學,提升了大學的國際化水平不無關系。

當前,中國跨國高等教育存在著一些亟需改善的地方,首先是國際化與本地化的結合有待加強。跨國高等教育作為一種新興教育模式,需要解決實際面臨的一些問題,如學生的餐飲、住宿等生活習慣、文化差異引發的問題,如何處理大學與當地居民、社區的關系。其次,中國教育國際化水平有待提升,中國大學在國際上排名還不夠高,來華留學生比例還相對較低。再次,跨國高等教育理念尚未廣泛傳播,不少家長和學生對跨國高等教育沒有形成良好的共識和信任。

政府應當對跨國高等教育給予更多支持。我國已頒行《外商投資法》,有利於在改革開放新的節點上,推動跨國高等教育實現新的突破,滿足獨立法人更多的辦學需求。我國跨國高等教育以中外合作在中國辦學為主,這不僅涉及教育,還涉及外事,因此需要政府相關機構給予更多支持,包括教育資源、師生資源、土地資源等方面的支持,也包括跨國高等教育服務方面的支持。

中國大學在國際上排名還不夠高,來華留學生比例還相對較低,需要吸引更多國際學生來華就讀。目前,中國的國際留學生和師資力量不能滿足跨國高等教育發展的需求,吸引更多國際學生來華讀書,可以擴大跨國高等教育生源,也為中外學生的交流奠定基礎。

跨國高等教育要結合“一帶一路”建設成果,促進“一帶一路”倡議在教育領域實現突破。中國科學院已宣布實施“一帶一路”碩士生獎學金計劃,跨國高等教育如果與“一帶一路”教育項目合作,可望推動建立更多類似的留學生和教育項目。目前國際學校在中國有600多所,而中國海外國際學校從數量到質量還有巨大提升空間,中國的國際教育需要進一步“走出去”。

(責編:段星宇、董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