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治理小微水體 消除“身邊污染”

賀亞蘭
2019年04月23日05:0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自然界中,大江大河是地球的生命動脈,小微水體是地球的毛細血管。所謂小微水體,指的是分布在城市鄉村的溝、渠、溪、塘等,特點是流動性差、自淨化弱、規模小、數量多。小微水體不僅有生態涵養價值,而且大多在群眾身邊,與群眾的生產生活關系最為密切,因此小微水體污染也是群眾反映強烈的環境問題之一。

  整治小微水體污染,不少地方實施了河長制、湖長制。以北京為例,將“河長吹哨,部門報到”工作機制創新融入小微水體整治,取得明顯成效。如順義區全面排查轄區河道、溝渠、馬路邊溝、坑塘、房前屋后排水溝,建立問題清單,實行“拉條挂賬、逐個銷號”式治理。經過一年多綜合治理,位於后沙峪鎮的羅馬湖水質清澈、環境優美、景色迷人,被當地不少百姓稱為北京的“小后海”。今年再接再厲,北京市第1號總河長令吹響了向農村小微水體整治進軍的集結號。積極消除“群眾身邊的污染”,讓百姓身邊環境持續得到改善,可以說是北京市“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有所盼、我有所為”的具體實踐。

  實踐啟示我們,治理小微水體,疏通“毛細血管”,既要有流域治理、系統治理的思路,堅持大小共治、水岸同治,下好河、湖、庫、溝、渠、坑、塘“一盤棋”﹔又要細致入微地下一番“繡花”功夫,仔細分析小微水體存在問題的根源,精准施策,對症下藥。各區涌現不少經驗,有的做好查污溯源,及時查處、嚴懲違法排污行為﹔有的注重運用植物、生物等生態治理技術,著力提升小微水體的自淨能力﹔有的動員全民參與,把維護水系環境寫入“村規民約”,充分發揮志願者力量,共同營造愛水護水的濃厚氛圍……事實証明,找對藥方,下足功夫,就沒有防不住、治不好的“污染症”。

  “小堂佔盡一湖春,咫尺村煙接市塵。”治理小微水體時,還要深入發掘所在地的人文歷史,突出鄉愁記憶,打造有靈魂、有生機、有文化的城鄉景致。像北京前門三裡河,形成於1437年,當時的人們依河而居形成了今天前門地區的城市肌理,由於長期不疏浚,三裡河成了一條臭水溝。近幾年,通過實施綠化景觀項目,加強水系治理,注重生態修復,三裡河重現了“水穿街巷”的美景,延續了歷史文脈。致力於將小微水體變成小微景觀,不僅能改善人居環境,還能奏響“以文化人”的合唱。

  群眾之事無小事,細微之處見真情。辦好群眾家門口的事,開展小微水體治理工作是體現黨員干部擔當作為的一面鏡子。消除群眾身邊的污染,看似小事,卻是黨員干部的大事。我們要以效果體現擔當,讓小微水體透亮起來﹔以久久為功展現責任,咬定“長治久清”不放鬆,集中解決小微水體污染,著力打通河道整治最后一公裡……隻有實現山水相依、城水相融、人水相親,才能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山因水而靈秀,城因水而嫵媚。將小微水體整治融入鄉村振興,以真抓促落實,以實干求實效,就一定能夠“還給老百姓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景象”。

  (作者為北京市順義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 人民日報 》( 2019年04月23日 05 版)

(責編:白宇、董曉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