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多棱鏡:“網絡互助”要有一筆明白賬

曲哲涵
2019年04月19日04:5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網絡互助健康發展,可以弘揚傳統美德、豐富保障體系、增進社會和諧。隨著一些“巨無霸”體量互助平台的涌現,有必要對這個行業的發展進行系統的梳理和有效的引導

     

  銀保監會一紙罰單,使“相互保”再次回到公眾視野。

  去年10月,信美人壽在支付寶平台推出了重大疾病保險“相互保”,承諾“零元加入、分攤不到一毛錢就能獲得10萬元到30萬元保障”。這樣的性價比,“秒殺”動輒保費幾千元的重大疾病保險,加上支付寶的巨大網絡流量,產品上線40天就吸引了2000萬人投保。

  也有市場人士潑冷水,批評其條款費率、盈利模式有問題,是在忽悠消費者。火爆了40天后,信美人壽被監管部門約談,“相互保”被停售。日前銀保監會對信美人壽開出罰單,列明違規事實,部分回應了此前公眾的質疑。

  機構受罰了,“產品”卻在升級部分保障條款后,從互聯網保險轉型為網絡互助計劃,成員數量快速增長。

  從監管角度看,管理部門為了維護市場秩序,迅速出擊,徹查到底,將“相互保”驅離保險市場,干淨利落地解決了行業風險隱患。

  從消費者角度考量,當初愛上這款產品,不是被它“已備案正規保險”的身份所吸引,而是看中它能提供物超所值的保險保障﹔當初不敢愛它的原因,比如免責條款較一般重疾險更為嚴苛,平台管理費用和理賠額度挂鉤容易造成“超額賠付”讓大家埋單等等。

  被喜愛與受質疑的背后,是“網絡互助”亟待規范發展的大課題。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研究團隊統計,截至2018年12月,國內11家主要網絡互助平台會員人數已經超過1.5億人,累計互助金額接近11億元。規模之大、發展之快,超出很多人的預期。

  “網絡互助”的快速成長,有其合理因素:

  豐厚的文化土壤——扶危濟困、雪中送炭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民間有許多互相幫助的經驗和做法。網絡技術的發展,通信工具的普及,使“我為人人,人人為我”變得更加方便快捷。

  剛性的現實需求——各個互助計劃大多以癌症等重大疾病保障為主,砍掉了銷售費用,去掉了儲蓄成分,把產品拆小,同時大力壓縮運營維護、人力成本等開支,物美價廉,滿足了當前中低收入人群對重疾保障的需要。我國商業重大疾病保險長久以來因“不實惠”遭到詬病,近幾年各公司研發、升級產品和服務的節奏明顯加快,其中就有網絡互助這條“鲇魚”的功勞。

  讓網絡互助健康發展,可以弘揚優秀文化,豐富保障體系,促進市場競爭,增進社會和諧。遺憾的是,近年來“互助”領域亂象頻仍,機構組織良莠不齊,甚至還有非法集資詐騙活動混跡其中,讓許多人蒙受損失。隨著“巨無霸”體量互助平台的涌現,有必要對這個行業的發展進行系統的梳理和有效的引導。

  首要問題是強化頂層設計,明確管理歸口。目前網絡互助組織歸口在民政部門,但很多互助平台的運營模式,早已超出傳統的籌資、募捐等界限,屬於精算等保險專業范疇﹔互助組織運營移動互聯平台、使用會員信息、取酬,需要多部門協同監管。1.51億人參與其中,這個規模不可小覷。有必要強化對“網絡互助”管理的頂層設計,明確各部門職責,完善配套的法律法規政策,使之成為提高居民福祉、完善社會治理的得力手段。

  強化外部監督,提高“網絡互助”運行透明度,也是一個亟待破解的難題。如何避免互助組織管理層親朋好友患病后參保的“道德風險”?如何解決“全員網上核賠”的不科學、不現實?如何化解保護會員隱私與提高賠案透明度之間的矛盾?凡此種種,需要網絡互助平台主動“亮家底”,拿出明白賬,也需要管理部門、第三方機構與民間力量合作,建立科學高效的信息披露、分析、發布機制,形成各方力量相互監督、促進的監測機制。讓“網絡互助”在陽光下成長,讓溫暖的力量更溫暖!

  版式設計:蔡華偉


  《 人民日報 》( 2019年04月19日 19 版)

(責編:岳弘彬、王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