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環球走筆:和平需要勇敢者去開創

曲翔宇
2019年04月16日08:5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今年是埃及和以色列簽訂和平協議40周年。《埃及人報》日前一篇報道寫道:“40年來,無論兩國各自發展乃至地區局勢如何變化,和平已經逐漸成為兩國關系中的‘定量’。”以色列希伯來大學近日對500名以色列人展開問卷調查,其中82%的人認為,埃以和平協議對該國的安全和穩定至關重要。由此足以看出,和平是雙方的民心所向,和平最符合兩國的利益。

  正如埃及《金字塔報》的文章所言:“置身於歷史的語境中,方能認識到埃以和平協議對地區和世界的影響有多大。”1948年至1979年間,埃及和以色列曾經在四次中東戰爭中交戰,均損失慘重。1979年3月26日,時任埃及總統薩達特和時任以色列總理貝京在華盛頓簽署和平協議,結束了雙方長達30多年的戰爭狀態。此后,雙方積極互動,沖破層層阻力,最終開啟兩國和平共存的新階段。在當時的地區形勢下,達成這樣一紙協議,無疑需要巨大勇氣。這段改寫兩個國家乃至地區命運的歷史,因此被外界稱為“勇敢者的和平”。

  “如果你們想與我們在世界這部分土地上生活在一起,我誠摯地告訴你們,我們以全部和平安全來歡迎你們來到我們所有人中間。”薩達特1977年11月在以色列國會的演講曾令無數人動容。“和平會帶來陣痛,是的。和平需要犧牲,是的。但這都比戰爭所帶來的傷亡要好得多。”貝京上世紀80年代初如此說。

  透過埃以和平協議,人們應獲得更深的感悟與啟發。和平需要勇敢者去開創和爭取,也需要勇敢者堅守和繼承。隻有長遠的和平,最契合國家和民眾的利益。薩達特、貝京以來的埃以領導人對兩國和平共存的堅持,之所以贏得民心,正因為這順應了民眾要和平、要發展的願望。筆者在埃及和以色列採訪時了解到,一個更加安定的周邊環境,是和平協議給雙方帶來的最大紅利。正是埃以的特殊關系,使埃及成為阿拉伯世界與以色列溝通不可或缺的角色,每當中東和談受阻時總能看到埃及在穿梭斡旋。

  “即使是死敵,也可以擱置分歧,為了更長遠的共同利益而努力。但前提是,雙方都有真正的善意和勇氣。”有學者如此總結埃以和平協議帶來的啟示。當前,中東熱點問題久拖難決,個別國家沖突不斷,巴以局勢再度面臨不確定性增加的危險。要解決這些問題,背后的道理又何嘗不是如此?

  如今的中東,尤其需要鑄劍為犁的勇敢者。


  《 人民日報 》( 2019年04月16日 17 版)

(責編:段星宇、王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