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娃娃家的車和房跟幼兒園無關

何勇海

2019年04月16日08:30  來源:《工人日報》
 
原標題:娃娃家的車和房跟幼兒園無關

  近日,有深圳家長在微博上說,深圳某幼兒園的老師要求每位家長拍攝一張“我家的車”上交,該照片將用於班級主題牆的一部分。教師還特別備注,是家中的真車,不是玩具車。該家長認為這是把孩子分成了“三六九等”。南山區教育局稱,幼兒園已終止此活動並進行反思。(見4月14日《錢江晚報》)

  家庭作業果然“沒有最奇葩隻有更奇葩”。不少網友因此感嘆,“沒個好車都不敢生孩子了”。幼兒園的初衷是什麼,恐怕不好考証了,但如此要求和做法實在怪不得家長浮想聯翩。

  “十根手指有長短,荷花出水有高低。”在一個幼兒園、一個班級,孩子們的家庭經濟條件有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事實。讓全體學生拍“我家的車”並展示,考慮過孩子和家長的感受嗎?如果隻有電動自行車、沒有機動車,怎麼辦?會不會打擊一些小朋友的自尊心?恐怕也會讓一些家長五味雜陳。

  再說,向學生採集“我家的車”之類的家庭信息,也有侵犯隱私之嫌。學校教育無關其家庭財力,學生家裡有車無車、有豪車還是普通汽車,不是學校教育必需的家庭信息。去年9月,深圳某幼兒園就曾下發調查表,調查幼兒家庭是自購房還是租賃房,以及戶型與房價等信息,比此番事件有過之而無不及。

  引人深思的是,變相家境調查的教育行為為何一再發生?現代教育應秉持“有教無類”與“因材施教”。難道,有的教育機構想因“財”施教嗎?對家庭經濟條件好、社會地位高的學生另眼相待、照顧有加?如此做法是有悖教育真諦和原則的,不僅可能會給家長造成焦慮,而且可能破壞教育公平。

  拍學生家的車、問學生家的房,教育不該如此勢利。上述兩家幼兒園的做法再次表明,應該給幼兒園、學校採集學生家庭信息立個規矩——學生的哪些家庭信息可以採集,哪些應該謹慎採集,哪些堅決不能採集,都需明確,並且要賦予家長、學生說“不”的權利。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育,還請純粹、公平些。

(責編:苗楠鈺(實習生)、董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