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報:大城市放開落戶是機遇也是考驗

朱昌俊

2019年04月11日08:06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大城市放開落戶是機遇也是考驗

國家發改委日前印發《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文件要求,繼續加大戶籍制度改革力度,在此前城區常住人口100萬以下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已陸續取消落戶限制的基礎上,城區常住人口100萬~300萬的Ⅱ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戶限制﹔城區常住人口300萬~500萬的Ⅰ型大城市要全面放開放寬落戶條件,並全面取消重點群體落戶限制。超大特大城市要調整完善積分落戶政策,大幅增加落戶規模、精簡積分項目,確保社保繳納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數佔主要比例。

放寬或全面取消落戶限制,從中小城市、小城鎮擴展到大城市,反映出戶籍制度改革進入了新的階段。今年2月,發改委發布的《關於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中就已經指出,要放開放寬除個別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戶限制。另外,如期實現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的目標,也離不開大城市加快放開落戶限制。

之於戶籍制度的變革歷程而言,大城市戶籍鬆閘,的確是頗具關鍵性和標志性意義的一步。但從短期看,它對當前大城市的常住人口總量,應該不會產生太大影響。因為放鬆落戶限制,最先直接受益的還是那些已在城鎮就業的農業轉移人口,而他們中多半其實已經屬於城市的常住人口。

有統計顯示,截至2017年,中國城鎮常住人口佔總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8.52%,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為42.35%。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與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有著16%的差距,意味著仍有2億多人在城鎮生活,卻沒有城鎮戶口。這種大量存在的“半市民化”狀態,既拉大了不同人群之間所享有的公共服務落差,制造了權利隔閡,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內需的釋放。所以,大城市放開落戶限制,就是要確保這些“准市民”能夠順利落戶,享有平等的市民待遇。當然,從長遠看,它也將進一步加速農村人口向城市的轉移。

放開落戶限制,首先是對公民自由遷徙權的順應。而從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城鎮化發展的角度,普遍降低乃至全面取消城市的落戶限制,也是為繼續提升城鎮化率掃清障礙。應該看到,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模式的升級,消費對經濟的貢獻越來越大,而城鎮化對於提升社會的消費購買力有著重要作用。近幾年,不少城市開始“搶人”,或通過合並的方式,擴大城市人口規模,一定程度上也正是受這一經濟規律的支配。另外,隨著人口老齡化加速和出生人口減少,人口資源的重要性愈發凸顯。放開落戶限制,吸引更多人口落戶,也是城市積聚人口資源必須邁過的坎兒。

大城市逐步放開和取消落戶限制,也是對傳統戶籍制度的突破。過去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總是存在這樣或那樣的阻力,但現實說明,通過放開城市的落戶限制,戶籍制度改革的諸多難點已經迎刃而解。與此同時,近幾年各城市的“搶人”也表明,放開落戶限制,並不可怕。這對破除一些大城市對於人口增加的恐懼心理,有著重要作用。

放開落戶從程序上講其實並不難,難點在於相關配套公共服務是否能夠同步跟進。從過去幾年的執行情況來看,離1億非戶籍人口落戶城市的預期目標仍有一定差距。這一方面表明,部分城市對於接納更多的城市戶籍人口,還沒有做好充分准備,其中主要或表現在於配套公共服務的投入存在不足﹔另一方面,也不乏部分農村戶籍人口擔心戶口遷出后會影響原有的戶籍權益。因此,還需要出台更明晰的配套政策、法律,給公眾吃上定心丸。

從石家庄主動推出“零門檻”落戶,到發改委正式發文要求大城市放開落戶限制,標志著新的城市發展和人口流動周期已經到來。對城市來說,這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未來,沒有了戶籍的羈絆和限制,更多人可以對城市“用腳投票”,而不是再由城市來“選人”。顯然,隻有真正能夠讓人實現“美好生活”的城市,才會擁有更多的人氣與活力。

(責編:苗楠鈺(實習生)、董曉偉)